手机人民网 四川>本地新闻联播

成都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出炉

2024-04-16 07:42 成都日报  

13家试点单位

承担重大攻关任务的科技人才评价

四川农业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基础研究类人才评价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

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评价

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天府永兴实验室

社会公益研究科技人才评价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评价

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

4家试点地方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温江区、双流区

日前,成都市科技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成都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明确,将以创建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为目标,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为着力点,统筹推进科技成果评价、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本次成都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地区)共有17家,根据科技人才类型分别试点。

  更加注重科研人员的

成果贡献和科研能力

“本次试点着力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重点解决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落实难等问题。”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将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了解到,《实施方案》坚持德才兼备,把品德作为科技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在强化科技人才学术道德评价的基础上,围绕承担国家省市重大攻关任务、基础研究等不同类型的科技人才开展评价,采用“大分类、小切口”的方式,力争通过2年试点探索,建立符合不同创新活动类型的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成果。

“《实施方案》打破了传统评价体系中的‘四唯’偏向,更加注重科研人员的成果贡献和科研能力,是一次积极的探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闫志英认为,构建多元化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有望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公平性,进而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

根据创新活动类型

分别设立试点任务

在“试点任务”中,将“承担重大攻关任务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放在首位,针对承担重大攻关任务的科技人才,成都市将探索建立项目(工程)委托方、实施方以及成果采用方等多方协同评价机制,结合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等战略任务,聚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构建以解决重大问题、承担任务层级、担负任务角色等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

《方案》还对基础研究类人才的评价方式及内容作出规定,建立“同行评价+科研活跃度”的评价机制,引进加强国际同行评价,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价,鼓励建立科研活跃度、学术影响力等模型,实现量化评价。“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持续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支持,确保长期稳定的科研投入,鼓励科技人才不断创新。”闫志英说。

同时,《实施方案》还对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评价方式和内容作了明确。关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评价,成都将构建聚焦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构建以服务对象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孵化企业数量、投资频率和效益等为主要内容,体现开展成果转化活动质量和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13家试点单位

承担重大攻关任务的科技人才评价

四川农业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基础研究类人才评价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

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评价

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天府永兴实验室

社会公益研究科技人才评价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评价

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

4家试点地方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温江区、双流区

日前,成都市科技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成都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明确,将以创建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为目标,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为着力点,统筹推进科技成果评价、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本次成都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地区)共有17家,根据科技人才类型分别试点。

  更加注重科研人员的

成果贡献和科研能力

“本次试点着力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重点解决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落实难等问题。”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将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了解到,《实施方案》坚持德才兼备,把品德作为科技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在强化科技人才学术道德评价的基础上,围绕承担国家省市重大攻关任务、基础研究等不同类型的科技人才开展评价,采用“大分类、小切口”的方式,力争通过2年试点探索,建立符合不同创新活动类型的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成果。

“《实施方案》打破了传统评价体系中的‘四唯’偏向,更加注重科研人员的成果贡献和科研能力,是一次积极的探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闫志英认为,构建多元化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有望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公平性,进而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

根据创新活动类型

分别设立试点任务

在“试点任务”中,将“承担重大攻关任务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放在首位,针对承担重大攻关任务的科技人才,成都市将探索建立项目(工程)委托方、实施方以及成果采用方等多方协同评价机制,结合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等战略任务,聚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构建以解决重大问题、承担任务层级、担负任务角色等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

《方案》还对基础研究类人才的评价方式及内容作出规定,建立“同行评价+科研活跃度”的评价机制,引进加强国际同行评价,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价,鼓励建立科研活跃度、学术影响力等模型,实现量化评价。“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持续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支持,确保长期稳定的科研投入,鼓励科技人才不断创新。”闫志英说。

同时,《实施方案》还对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评价方式和内容作了明确。关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评价,成都将构建聚焦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构建以服务对象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孵化企业数量、投资频率和效益等为主要内容,体现开展成果转化活动质量和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责任编辑:章华维)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