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8 07:19 江苏经济报
“韩国泡菜芝士卷外焦里嫩满口留香”“里脊肉串3串15元、4串18元”……5月25日晚,记者来到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义乌小商品城夜市,放眼望去,这里的大道上和两旁小巷里分布着各式各样的摊位,小吃、烧烤、玩具、饰品一应俱全。在很多人眼里这里是南京最大的夜市一条街。时至初夏,当天白天气温已至30摄氏度,而晚间为25摄氏度。较为宜人的温度,正是夏日夜市吸引消费者的天然资本。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夜市红红火火,一些夜市却冷冷清清,而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对当下夜市的现状也有着诸多不满。有些是“热锅”,有些仍是“冷灶”,夜市发展差异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境遇不同的夜市街区
热情的不只有顾客,还有摊主。记者走访发现,在义乌小商品城夜市,不仅有很多晚上兼职出摊的摊主,还有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在这里打第一份工——摆摊。不少年轻摊主就是从附近的大学毕业后,来这里卖起了货。摆摊卖鸡尾酒的韩小河告诉记者,这里背靠大学城,有很多大学生顾客,每年寒暑假期间也有住户“兜底”,一年四季生意都很好,这几个月,他每天都能卖出几百元的酒。近期,各地陆续出台鼓励夜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他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包括夜市在内的夜间经济兴起,主要原因还是夜市能满足年轻人的精神需求以及当下政策的带动。”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蒋昭乙认为,年轻人生活节奏快,白天压力较大,夜间的消费娱乐成为年轻人喜欢的解压方式。
热闹并不是每个夜市的主基调。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的紫金1912·玖悦荟港风夜市,在2023年刚开业时曾一度成为南京最热门的夜市和网红打卡点之一,不仅消费者蜂拥而至,也吸引了“郭阿姨月亮馍” 和“朱姐烤苕皮”等众多南京网红摊主入驻。近日,当记者晚上9点左右来到紫金1912·玖悦荟夜市采访时,却发现这里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不少摊位已经闲置,一些摊位上还积满灰尘,前来逛夜市的顾客并不多。“差不多从今年年初开始,这里人就越来越少了,摊位变少,卖的东西也不吸引人,没人来了。”一位仍“坚守”在街区的摊主告诉记者。而包括“郭阿姨月亮馍”在内的诸多网红摊主,也早已相继撤离。“郭阿姨”郭静告诉记者,因为这里的生意越来越差,自己在今年春节之前就离开了。“刚开业的时候生意很好,又是新夜市,又打着老三江夜市的招牌,那会儿我的月亮馍一天能卖约400个,到了年底一天连200个都卖不出去了。”郭静还告诉记者,在她离开紫金1912·玖悦荟夜市之前,月亮馍日销量已经下降到50个左右,入不敷出。
烟火热气中的冷思考
夜市烟火虽热,一些问题仍值得关注。部分摊主告诉记者,虽然夜市愈发火热,但摊位费、管理费也随之上涨,让自己的经营压力不降反增。刚大学毕业的杨玲,因为还没找到心仪的工作,在了解到义乌小商品城夜市的人气后,选择来这里全职摆摊,卖些玛瑙手镯和饰品。杨玲表示,虽然这里生意不错,但每个月的摊位费却高达4000元,有些让人吃不消。虽然夏季是夜市旺季,但仍有一些摊主因为摊位费较高,权衡得失后不得不闭店。记者了解到,在义乌小商品城夜市、南湖夜市等热门夜市中,流动性摊位费通常在2000元到4000元,门店的年租金最高甚至超过30万元。“今年已经给我们涨了3次摊位费了,从去年年底的1500元涨到了现在的2500元,生意哪有这么好做。”在秦淮区多个夜市都有毛绒玩具摊位的李女士表示。
摊位费受夜市人气高低和夜市地段的影响较大,即使是义乌小商品城这样生意较好的夜市街区,也无法保证摊主的生意红火。在义乌小商品城夜市卖了4年里脊串的“猪大里脊”老板徐涛,看到了很多摊主走红,也见证了更多摊位的消失。“走的人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就我的店前面这条街,有时候一个月能换好几家,很多店铺干不满3个月就走了。”徐涛表示,他的门店年租金17万元,而这6平方米左右的所谓“门店”更像一个铁皮箱。徐涛告诉记者,最容易离开的往往是新摊主,因为目前夜市产品同质化严重,他们没法和老品牌竞争。
在一些摊主口中,摊位费成本的上涨造成了商品涨价。记者走访多家夜市后发现,其售卖的很多商品,如今价格甚至已经赶超大型商业中心门店。很多摊位上,一杯奶茶的价格在18元至30元,一支烤串价格在20元至35元,比很多商业中心的店铺还要贵。夜市里一份200多克的“老北京爆肚”则卖出40多元的高价,其中一半还是粉丝等填充物。即使是没有任何管理费、摊位费的“鬼市”,以及越来越多的自发组织的夜市,其商品价格同样居高不下。
出圈“利器”还需差异化打造
夜市经济为何冷热不均?在“郭阿姨”看来,紫金1912·玖悦荟夜市的管理到位、支持充分,但选址存在问题。“我们在新街口、义乌小商品城夜市的生意都很好,包括三江学院,因为那些地方都有稳定的、大量的外地人来消费,这边还是本地人居多。”像这样的例子,在各地都有不少,省内一些夜市在开放几个月后就草草收场,其背后暴露出的则是城市在打造夜市经济时,对夜市选址并没有认真规划,忽视了消费者来源、交通便利性等问题,以及在部分地区,夜市过于饱和、同质化严重。
同时,夜市的迅速发展,造成传统夜市和商场夜市、“鬼市”的竞争愈发激烈。如今可谓处处有夜市,商场和景区每逢节假日有临时的夜市,部分商场的室外广场和室内大厅还有常设的夜间市集。更加自由、产品更丰富的“鬼市”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鬼市”因为无人管理,售卖商品的种类以及娱乐形式更加多元,消费者甚至可以在“鬼市”欣赏歌舞表演。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野摊”受“鬼市”影响,在南京各处出现,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食品卫生等管理问题。
“发展夜市经济,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都有着重要意义,但夜市经济也不可盲目发展。一是会造成投资和城市空间的浪费,二是夜市作为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追求数量往往会忽视管理,最终反而损害了城市形象。”蒋昭乙认为,从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可以看到,夜市已经是城市出圈最直接、最有传播力的产业,而发展夜市经济,需要深入挖掘、应用城市历史文化元素,鼓励本土老字号品牌参与,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夜市经济模式,同时做好选址、产业规划,避免资源浪费。(孙炜杰)
“韩国泡菜芝士卷外焦里嫩满口留香”“里脊肉串3串15元、4串18元”……5月25日晚,记者来到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义乌小商品城夜市,放眼望去,这里的大道上和两旁小巷里分布着各式各样的摊位,小吃、烧烤、玩具、饰品一应俱全。在很多人眼里这里是南京最大的夜市一条街。时至初夏,当天白天气温已至30摄氏度,而晚间为25摄氏度。较为宜人的温度,正是夏日夜市吸引消费者的天然资本。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夜市红红火火,一些夜市却冷冷清清,而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对当下夜市的现状也有着诸多不满。有些是“热锅”,有些仍是“冷灶”,夜市发展差异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境遇不同的夜市街区
热情的不只有顾客,还有摊主。记者走访发现,在义乌小商品城夜市,不仅有很多晚上兼职出摊的摊主,还有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在这里打第一份工——摆摊。不少年轻摊主就是从附近的大学毕业后,来这里卖起了货。摆摊卖鸡尾酒的韩小河告诉记者,这里背靠大学城,有很多大学生顾客,每年寒暑假期间也有住户“兜底”,一年四季生意都很好,这几个月,他每天都能卖出几百元的酒。近期,各地陆续出台鼓励夜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他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包括夜市在内的夜间经济兴起,主要原因还是夜市能满足年轻人的精神需求以及当下政策的带动。”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蒋昭乙认为,年轻人生活节奏快,白天压力较大,夜间的消费娱乐成为年轻人喜欢的解压方式。
热闹并不是每个夜市的主基调。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的紫金1912·玖悦荟港风夜市,在2023年刚开业时曾一度成为南京最热门的夜市和网红打卡点之一,不仅消费者蜂拥而至,也吸引了“郭阿姨月亮馍” 和“朱姐烤苕皮”等众多南京网红摊主入驻。近日,当记者晚上9点左右来到紫金1912·玖悦荟夜市采访时,却发现这里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不少摊位已经闲置,一些摊位上还积满灰尘,前来逛夜市的顾客并不多。“差不多从今年年初开始,这里人就越来越少了,摊位变少,卖的东西也不吸引人,没人来了。”一位仍“坚守”在街区的摊主告诉记者。而包括“郭阿姨月亮馍”在内的诸多网红摊主,也早已相继撤离。“郭阿姨”郭静告诉记者,因为这里的生意越来越差,自己在今年春节之前就离开了。“刚开业的时候生意很好,又是新夜市,又打着老三江夜市的招牌,那会儿我的月亮馍一天能卖约400个,到了年底一天连200个都卖不出去了。”郭静还告诉记者,在她离开紫金1912·玖悦荟夜市之前,月亮馍日销量已经下降到50个左右,入不敷出。
烟火热气中的冷思考
夜市烟火虽热,一些问题仍值得关注。部分摊主告诉记者,虽然夜市愈发火热,但摊位费、管理费也随之上涨,让自己的经营压力不降反增。刚大学毕业的杨玲,因为还没找到心仪的工作,在了解到义乌小商品城夜市的人气后,选择来这里全职摆摊,卖些玛瑙手镯和饰品。杨玲表示,虽然这里生意不错,但每个月的摊位费却高达4000元,有些让人吃不消。虽然夏季是夜市旺季,但仍有一些摊主因为摊位费较高,权衡得失后不得不闭店。记者了解到,在义乌小商品城夜市、南湖夜市等热门夜市中,流动性摊位费通常在2000元到4000元,门店的年租金最高甚至超过30万元。“今年已经给我们涨了3次摊位费了,从去年年底的1500元涨到了现在的2500元,生意哪有这么好做。”在秦淮区多个夜市都有毛绒玩具摊位的李女士表示。
摊位费受夜市人气高低和夜市地段的影响较大,即使是义乌小商品城这样生意较好的夜市街区,也无法保证摊主的生意红火。在义乌小商品城夜市卖了4年里脊串的“猪大里脊”老板徐涛,看到了很多摊主走红,也见证了更多摊位的消失。“走的人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就我的店前面这条街,有时候一个月能换好几家,很多店铺干不满3个月就走了。”徐涛表示,他的门店年租金17万元,而这6平方米左右的所谓“门店”更像一个铁皮箱。徐涛告诉记者,最容易离开的往往是新摊主,因为目前夜市产品同质化严重,他们没法和老品牌竞争。
在一些摊主口中,摊位费成本的上涨造成了商品涨价。记者走访多家夜市后发现,其售卖的很多商品,如今价格甚至已经赶超大型商业中心门店。很多摊位上,一杯奶茶的价格在18元至30元,一支烤串价格在20元至35元,比很多商业中心的店铺还要贵。夜市里一份200多克的“老北京爆肚”则卖出40多元的高价,其中一半还是粉丝等填充物。即使是没有任何管理费、摊位费的“鬼市”,以及越来越多的自发组织的夜市,其商品价格同样居高不下。
出圈“利器”还需差异化打造
夜市经济为何冷热不均?在“郭阿姨”看来,紫金1912·玖悦荟夜市的管理到位、支持充分,但选址存在问题。“我们在新街口、义乌小商品城夜市的生意都很好,包括三江学院,因为那些地方都有稳定的、大量的外地人来消费,这边还是本地人居多。”像这样的例子,在各地都有不少,省内一些夜市在开放几个月后就草草收场,其背后暴露出的则是城市在打造夜市经济时,对夜市选址并没有认真规划,忽视了消费者来源、交通便利性等问题,以及在部分地区,夜市过于饱和、同质化严重。
同时,夜市的迅速发展,造成传统夜市和商场夜市、“鬼市”的竞争愈发激烈。如今可谓处处有夜市,商场和景区每逢节假日有临时的夜市,部分商场的室外广场和室内大厅还有常设的夜间市集。更加自由、产品更丰富的“鬼市”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鬼市”因为无人管理,售卖商品的种类以及娱乐形式更加多元,消费者甚至可以在“鬼市”欣赏歌舞表演。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野摊”受“鬼市”影响,在南京各处出现,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食品卫生等管理问题。
“发展夜市经济,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都有着重要意义,但夜市经济也不可盲目发展。一是会造成投资和城市空间的浪费,二是夜市作为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追求数量往往会忽视管理,最终反而损害了城市形象。”蒋昭乙认为,从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可以看到,夜市已经是城市出圈最直接、最有传播力的产业,而发展夜市经济,需要深入挖掘、应用城市历史文化元素,鼓励本土老字号品牌参与,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夜市经济模式,同时做好选址、产业规划,避免资源浪费。(孙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