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7 07:15 新华日报
作为长三角较为典型的技术枢纽型城市,苏州、南京近5年专利转移(含输出和输入)总量分别达1.9万件、1.3万件,处于“技术爆炸区”。这是6月6日发布的《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4》传递的信息。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4》由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发布。根据指数报告,2011年至2023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稳步提升,从2011年的100分增至2023年的267.57分,2018年以来年均增幅达9.26%。
指数报告显示,近年来,以上海、苏州、南京为代表的核心城市,持续吸引汇聚科技创新人才。2011年到2023年的13年间,长三角R&D(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从73.84万人年增至198.35万人年,占全国的近1/3。长三角成果共用活跃,技术转移呈前沿化、多元化趋势。在江苏城市中,除了苏州、南京技术转移十分活跃外,无锡、常州的专利转移总量均在5000件以上,处于“技术迸发区”。
长三角已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等大城市为核心圈层,镇江、徐州、无锡等城市不断趋近的长三角科研合作共同体。从2023年长三角各城市科技论文合作数量来看,南京位居第二。(杨易臻)
作为长三角较为典型的技术枢纽型城市,苏州、南京近5年专利转移(含输出和输入)总量分别达1.9万件、1.3万件,处于“技术爆炸区”。这是6月6日发布的《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4》传递的信息。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4》由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发布。根据指数报告,2011年至2023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稳步提升,从2011年的100分增至2023年的267.57分,2018年以来年均增幅达9.26%。
指数报告显示,近年来,以上海、苏州、南京为代表的核心城市,持续吸引汇聚科技创新人才。2011年到2023年的13年间,长三角R&D(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从73.84万人年增至198.35万人年,占全国的近1/3。长三角成果共用活跃,技术转移呈前沿化、多元化趋势。在江苏城市中,除了苏州、南京技术转移十分活跃外,无锡、常州的专利转移总量均在5000件以上,处于“技术迸发区”。
长三角已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等大城市为核心圈层,镇江、徐州、无锡等城市不断趋近的长三角科研合作共同体。从2023年长三角各城市科技论文合作数量来看,南京位居第二。(杨易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