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7 19:40 人民网-江苏频道
发布会现场。朱臻摄
人民网南京6月7日电 (王雪彤)6月7日,在江苏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盛蕾表示,围绕实现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目标,常州将做好“汽车电动化”向“智能网联化”过渡、“产业链带动”向“创新链引领”升级、“新兴产业”向“未来产业”布局、“生产制造端”向“场景应用端”发力四个“下半篇”文章。
数据显示,2023年,常州迈入GDP万亿之城,以全省4%的面积,承载了6%的人口,贡献了7%的财政收入和8%的经济总量,形成了智能制造装备、新型碳材料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5个产业集群接续步入千亿级,新能源产业成了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建设新能源之都,创新是第一动力。盛蕾介绍,常州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连续20年开展科技长征,建设常州科教城这个“创新之核”,形成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协同创新模式。该市联合“产学研用”181家单位组建新能源产教联合体,是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之一;新能源领域专利申请年复合增长率40%,动力电池领域专利数位居全国第一;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56.2%,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380人,连续10年全省第一。
站在高质量发展万亿之城的新起点上,盛蕾表示,常州将乘着万亿之城再出发的东风,咬定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目标,做好四个“下半篇”文章。一是推动“汽车电动化”向“智能网联化”过渡。2022年常州建设了全省首条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测试道路,目前正着力推进道路测试中心建设,加快“车能路云”融合发展。
二是推动“产业链带动”向“创新链引领”升级。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全面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着力攻关钙钛矿叠层技术,加快锂离子固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领域技术突破。
三是推动“新兴产业”向“未来产业”布局。盛蕾说,“新能源之都”建设带动了智能制造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延链强链补链,也为人工智能、化合物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培育提供了应用需求和场景。当地将持续开展科技招商,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堆出人才密度、创新浓度。
四是推动“生产制造端”向“场景应用端”发力。常州将聚焦“新能源、新生活、新城市”,不断丰富场景应用,构建绿色低碳“全链条”,全力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发布会现场。朱臻摄
人民网南京6月7日电 (王雪彤)6月7日,在江苏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盛蕾表示,围绕实现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目标,常州将做好“汽车电动化”向“智能网联化”过渡、“产业链带动”向“创新链引领”升级、“新兴产业”向“未来产业”布局、“生产制造端”向“场景应用端”发力四个“下半篇”文章。
数据显示,2023年,常州迈入GDP万亿之城,以全省4%的面积,承载了6%的人口,贡献了7%的财政收入和8%的经济总量,形成了智能制造装备、新型碳材料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5个产业集群接续步入千亿级,新能源产业成了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建设新能源之都,创新是第一动力。盛蕾介绍,常州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连续20年开展科技长征,建设常州科教城这个“创新之核”,形成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协同创新模式。该市联合“产学研用”181家单位组建新能源产教联合体,是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之一;新能源领域专利申请年复合增长率40%,动力电池领域专利数位居全国第一;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56.2%,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380人,连续10年全省第一。
站在高质量发展万亿之城的新起点上,盛蕾表示,常州将乘着万亿之城再出发的东风,咬定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目标,做好四个“下半篇”文章。一是推动“汽车电动化”向“智能网联化”过渡。2022年常州建设了全省首条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测试道路,目前正着力推进道路测试中心建设,加快“车能路云”融合发展。
二是推动“产业链带动”向“创新链引领”升级。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全面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着力攻关钙钛矿叠层技术,加快锂离子固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领域技术突破。
三是推动“新兴产业”向“未来产业”布局。盛蕾说,“新能源之都”建设带动了智能制造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延链强链补链,也为人工智能、化合物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培育提供了应用需求和场景。当地将持续开展科技招商,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堆出人才密度、创新浓度。
四是推动“生产制造端”向“场景应用端”发力。常州将聚焦“新能源、新生活、新城市”,不断丰富场景应用,构建绿色低碳“全链条”,全力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