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8 07:12
今天的未来产业,就是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天决胜竞争的支柱产业。行走在如今的江苏,各地积极抢抓新赛道,培育新动能,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抢占发展制高点。
当记者来到南京航空企业亿维特的实验场地时,看到一架相当于2辆SUV大小的电动垂直起降飞机造型科幻、引人注目。这架名为ET9的新型飞机前不久成功实现首飞,最多可搭载5人,最大航程达240公里,能够广泛应用于高频货运、特色旅游、应急救援、城市空中出行,这让早高峰打个“空中的士”上班不再遥远。
亿维特(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张智说:“它用的是电机,所以相比于传统的燃油飞机来说它的噪音要低得多,比直升机的安全性要更高一个等级,它是有8个桨的,在任何一个桨停转的情况下,它是能够正常安全起降的。”
在南京,像亿维特这样的低空领域相关企业共有近200家,涉及制造、飞行、保障等重点环节。2023年,南京低空经济关联产业营收近30亿元,不仅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产业集群效应更是初步显现。走进位于南京浦口区的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各类无人机的飞行轨迹正实时显示在运行管理中心的控制大屏上。通过这一低空服务管理平台,低空空域资源实现了高效利用,长江巡检、长江物流、血液运输等项目目前已经实现应用。
南京浦口高新区科创集团副总经理霍敏说:“年初我们开通了全省首条的血小板运输的航线,三个多月实现了超过400架次的运送常态化运输,随着任务需求量的增加,在发布了首批40条航线的基础上,我们可能会划设更精细的网格,满足我们空中飞行器越来越高密度的飞行。”
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江苏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尽早实现新技术突破,江苏科技部门提前布局组织实施研发项目,引导重大创新平台布局未来产业基础研究,提升未来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在苏州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实验室,20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前不久成功研发,研究人员正推动量子计算在金融计算、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落地应用;在徐州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科研人员成功研发深地空间精细探测的新技术,不仅破解了多年来进口设备“卡脖子”的问题,更为地下空间储油、储能等未来产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主任李晓昭说:“我们把电磁场、电场、地震能够一体化快速地捕获、精细地探测,像我们的地铁深层的这些城市地下空间,水下隧道、山顶隧道等。极复杂构造区的深地工程,我们能够捕获它里边的这些关键的构造了解它的一些致灾的特性。”
从应用场景打造、产业链协作,到政策加持,江苏正以前沿技术的强力供给,构建全链条未来产业生态,力争到2025年初步形成“10+X”未来产业体系,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记者/黄蒙 何斐 罗聪懿 章斌炜 郑凌 俞铭义 徐泽城 郭楠 编辑/刘璐)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今天的未来产业,就是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天决胜竞争的支柱产业。行走在如今的江苏,各地积极抢抓新赛道,培育新动能,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抢占发展制高点。
当记者来到南京航空企业亿维特的实验场地时,看到一架相当于2辆SUV大小的电动垂直起降飞机造型科幻、引人注目。这架名为ET9的新型飞机前不久成功实现首飞,最多可搭载5人,最大航程达240公里,能够广泛应用于高频货运、特色旅游、应急救援、城市空中出行,这让早高峰打个“空中的士”上班不再遥远。
亿维特(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张智说:“它用的是电机,所以相比于传统的燃油飞机来说它的噪音要低得多,比直升机的安全性要更高一个等级,它是有8个桨的,在任何一个桨停转的情况下,它是能够正常安全起降的。”
在南京,像亿维特这样的低空领域相关企业共有近200家,涉及制造、飞行、保障等重点环节。2023年,南京低空经济关联产业营收近30亿元,不仅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产业集群效应更是初步显现。走进位于南京浦口区的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各类无人机的飞行轨迹正实时显示在运行管理中心的控制大屏上。通过这一低空服务管理平台,低空空域资源实现了高效利用,长江巡检、长江物流、血液运输等项目目前已经实现应用。
南京浦口高新区科创集团副总经理霍敏说:“年初我们开通了全省首条的血小板运输的航线,三个多月实现了超过400架次的运送常态化运输,随着任务需求量的增加,在发布了首批40条航线的基础上,我们可能会划设更精细的网格,满足我们空中飞行器越来越高密度的飞行。”
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江苏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尽早实现新技术突破,江苏科技部门提前布局组织实施研发项目,引导重大创新平台布局未来产业基础研究,提升未来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在苏州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实验室,20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前不久成功研发,研究人员正推动量子计算在金融计算、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落地应用;在徐州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科研人员成功研发深地空间精细探测的新技术,不仅破解了多年来进口设备“卡脖子”的问题,更为地下空间储油、储能等未来产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主任李晓昭说:“我们把电磁场、电场、地震能够一体化快速地捕获、精细地探测,像我们的地铁深层的这些城市地下空间,水下隧道、山顶隧道等。极复杂构造区的深地工程,我们能够捕获它里边的这些关键的构造了解它的一些致灾的特性。”
从应用场景打造、产业链协作,到政策加持,江苏正以前沿技术的强力供给,构建全链条未来产业生态,力争到2025年初步形成“10+X”未来产业体系,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记者/黄蒙 何斐 罗聪懿 章斌炜 郑凌 俞铭义 徐泽城 郭楠 编辑/刘璐)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