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9 07:04 人民网-江苏频道 作者:王继亮 徐晨曦
上午10点,青石板路上行人渐多,柴王弄里飘出阵阵咖啡的香气。
“这些豆子来自埃塞俄比亚,昆山本地烘焙,味道轻盈有果香。” 22岁的周炜轩一边介绍着自家豆子的来历,一边手上动作不停,磨豆、冲泡、调味……一杯手磨拉花咖啡制作完成。
周炜轩去年在老家江苏昆山开了这家咖啡馆,这里现已成为周遭商务洽谈、朋友小聚的首选地。你或许不知的是,这样的咖啡馆当地多达500余家。不仅如此,昆山如今还囊括了全国约六成的生豆进口量和生豆烘焙量,星巴克、路易达孚、瑞幸、诺丁顿等一众咖啡头部企业集聚。
就在上个月,昆山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2024昆山国际咖啡产业展览会。会上,昆山被授予了“国际咖啡产业之都”的称号。自7年前决定发展咖啡产业,昆山是如何从无到有确立其“咖位”的?
亚太咖啡生豆分拨中心内工人将咖啡生豆装车,准备送往当地烘焙企业。人民网 徐晨曦摄
一个关键项目的补位
四五月咖啡豆进口的旺季过后,来自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等地的远洋货轮还会时不时地驶入上海洋山港、外高桥,集装箱里一袋袋咖啡生豆装车后便马不停蹄“踏”上京沪高速,奔赴昆山综合保税区。
咖啡生豆对存储条件颇为苛刻,湿度高了容易发霉,低了则减损风味。“过去,因为没有生豆仓储配套机构,进口的基本上是成品、半加工品。”诺丁顿咖啡产品研发总监洪未坦言。
2022年,由当地政府牵线、企业商洽,昆山两家企业将两个低效地块转让给昆山综合保税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用于建设咖啡生豆仓储分拨中心项目,由此补齐了昆山综合保税区咖啡产业发展的关键功能。
作为我国首个专业化、高标准的咖啡生豆恒温恒湿库,总投资约3.8亿元的亚太咖啡生豆分拨中心在去年6月启用,储存量可达5万吨。进口咖啡豆在此物流通关、高标仓储、分拨转运后,配送至昆山的咖啡烘焙工厂。
“对于我们这类中小咖啡企业来说,自建恒温恒湿仓储太昂贵,不划算。”洪未直言,分拨中心建成前,昆山只有少数龙头咖啡烘焙厂有自己的生豆存储,仅可满足自身产能。而现在,中小企业不再依赖进口成品,直接在分拨中心交易生豆,成本下降了9.5%。
据昆山综合保税区管理局局长吴韬介绍,目前,辖区内有100余家国际咖啡头部企业,亚太咖啡生豆分拨中心能满足近八成保税生豆烘培量的仓储、物流调配需求。“产品的质量、定价权、品牌的深挖逐步掌握到了我们自己手中。”他说。
昆山咖啡产业园。人民网 徐晨曦摄
“缺什么,补什么”
咖啡生豆从分拨中心出仓,半小时车程以内到达本地烘焙厂进行下一步的烘焙加工。在这里,生豆将褪去原有的涩感,形成独有的香气。
说起昆山咖啡烘焙,亿政咖啡与真金咖啡是两家绕不开的企业。7年前,它们相继在昆山建起烘焙厂。目前,其年产量均已过万吨,稳居国内咖啡烘焙第一梯队。
随着咖啡产业有了一定根基,当地着意打造一条咖啡产业链。过去,昆山人拆开笔记本电脑,紧盯1000多个主要零部件逐一开展招商,成功建立了完整的笔记本产业链。“缺什么,补什么。”吴韬说,如今,当地正以同样的决心打造咖啡产业链。
随着产业链招商的推进,昆山正逐步被咖啡企业巨头“包围”。去年9月,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在昆山开园,这是其在美国市场之外产能最大的工厂。落户昆山以来,星巴克已先后追加两轮投资,总投资额达2.2亿美元。
国内咖啡巨头瑞幸亦不示弱。今年4月,年产能超3万吨的瑞幸咖啡(江苏)烘焙基地在昆山投产,预计年产值15亿元,占全国咖啡烘焙产能近20%。
“从一颗生豆到一杯咖啡”,昆山咖啡构建起了集生态贸易、平台交易、研发烘焙、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据当地官方推算,2024年昆山可实现年烘焙咖啡豆12万吨,预计明年可达20万吨。
2024昆山国际咖啡产业博览会现场。昆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本土化”大势所趋
国内咖啡市场规模明年或将突破万亿,庞大的消费带动产业大步向前,中国咖啡的本土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逐渐成熟的咖啡产业链,正悄然滋润着昆山这片并无“咖啡基因”的土地,使之慢慢“长”出本土化的“幼苗”。目前,昆山共有大大小小、各类风格的咖啡馆超500家。
今年35岁的谢樱斐在国外留学时接触到咖啡,回国后选择回到昆山老家,成立了“登机口”咖啡品牌。“不仅仅是喝咖啡的人变多了,顾客的口味也从普通的美式、拿铁,慢慢转变成精品SOE、手冲咖啡。这是市场成熟的标志,以往只能在上海这种大都市看到。”在谢樱斐看来,已连续举办三年的昆山国际咖啡节的举办,是给这片土地注入咖啡文化基因的开始。
从不喝咖啡,到习惯每天喝上一杯;从不了解咖啡,到熟知各种口味——在昆山,咖啡这一年轻的新兴产业,将更多年轻人带上了咖啡从业之路。
25岁的“新昆山人”赵英杰来自四川,3年前开始学习咖啡制作,现在是“舍里”咖啡馆的咖啡师,两次随店参加了昆山国际咖啡节。“我一开始是学美容美发的,因为感兴趣,才转行成了一名咖啡师。”他说。
未来,赵英杰打算考个Q-Grader咖啡证书,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再上一个台阶;谢樱斐计划专门开一家精品咖啡店,回归咖啡本身,摆脱“网红”标签;洪未则期待将“昆山咖啡”品牌打到更广阔的长三角市场……
一颗咖啡豆,承载了昆山人与美好生活的双向奔赴,也成就了昆山这座“百强县”冠军城市新的“国际名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昆山正围绕“全产业链”和“国际化”两大特色“聚豆成链”,发力千亿级咖啡产业集群。
上午10点,青石板路上行人渐多,柴王弄里飘出阵阵咖啡的香气。
“这些豆子来自埃塞俄比亚,昆山本地烘焙,味道轻盈有果香。” 22岁的周炜轩一边介绍着自家豆子的来历,一边手上动作不停,磨豆、冲泡、调味……一杯手磨拉花咖啡制作完成。
周炜轩去年在老家江苏昆山开了这家咖啡馆,这里现已成为周遭商务洽谈、朋友小聚的首选地。你或许不知的是,这样的咖啡馆当地多达500余家。不仅如此,昆山如今还囊括了全国约六成的生豆进口量和生豆烘焙量,星巴克、路易达孚、瑞幸、诺丁顿等一众咖啡头部企业集聚。
就在上个月,昆山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2024昆山国际咖啡产业展览会。会上,昆山被授予了“国际咖啡产业之都”的称号。自7年前决定发展咖啡产业,昆山是如何从无到有确立其“咖位”的?
亚太咖啡生豆分拨中心内工人将咖啡生豆装车,准备送往当地烘焙企业。人民网 徐晨曦摄
一个关键项目的补位
四五月咖啡豆进口的旺季过后,来自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等地的远洋货轮还会时不时地驶入上海洋山港、外高桥,集装箱里一袋袋咖啡生豆装车后便马不停蹄“踏”上京沪高速,奔赴昆山综合保税区。
咖啡生豆对存储条件颇为苛刻,湿度高了容易发霉,低了则减损风味。“过去,因为没有生豆仓储配套机构,进口的基本上是成品、半加工品。”诺丁顿咖啡产品研发总监洪未坦言。
2022年,由当地政府牵线、企业商洽,昆山两家企业将两个低效地块转让给昆山综合保税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用于建设咖啡生豆仓储分拨中心项目,由此补齐了昆山综合保税区咖啡产业发展的关键功能。
作为我国首个专业化、高标准的咖啡生豆恒温恒湿库,总投资约3.8亿元的亚太咖啡生豆分拨中心在去年6月启用,储存量可达5万吨。进口咖啡豆在此物流通关、高标仓储、分拨转运后,配送至昆山的咖啡烘焙工厂。
“对于我们这类中小咖啡企业来说,自建恒温恒湿仓储太昂贵,不划算。”洪未直言,分拨中心建成前,昆山只有少数龙头咖啡烘焙厂有自己的生豆存储,仅可满足自身产能。而现在,中小企业不再依赖进口成品,直接在分拨中心交易生豆,成本下降了9.5%。
据昆山综合保税区管理局局长吴韬介绍,目前,辖区内有100余家国际咖啡头部企业,亚太咖啡生豆分拨中心能满足近八成保税生豆烘培量的仓储、物流调配需求。“产品的质量、定价权、品牌的深挖逐步掌握到了我们自己手中。”他说。
昆山咖啡产业园。人民网 徐晨曦摄
“缺什么,补什么”
咖啡生豆从分拨中心出仓,半小时车程以内到达本地烘焙厂进行下一步的烘焙加工。在这里,生豆将褪去原有的涩感,形成独有的香气。
说起昆山咖啡烘焙,亿政咖啡与真金咖啡是两家绕不开的企业。7年前,它们相继在昆山建起烘焙厂。目前,其年产量均已过万吨,稳居国内咖啡烘焙第一梯队。
随着咖啡产业有了一定根基,当地着意打造一条咖啡产业链。过去,昆山人拆开笔记本电脑,紧盯1000多个主要零部件逐一开展招商,成功建立了完整的笔记本产业链。“缺什么,补什么。”吴韬说,如今,当地正以同样的决心打造咖啡产业链。
随着产业链招商的推进,昆山正逐步被咖啡企业巨头“包围”。去年9月,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在昆山开园,这是其在美国市场之外产能最大的工厂。落户昆山以来,星巴克已先后追加两轮投资,总投资额达2.2亿美元。
国内咖啡巨头瑞幸亦不示弱。今年4月,年产能超3万吨的瑞幸咖啡(江苏)烘焙基地在昆山投产,预计年产值15亿元,占全国咖啡烘焙产能近20%。
“从一颗生豆到一杯咖啡”,昆山咖啡构建起了集生态贸易、平台交易、研发烘焙、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据当地官方推算,2024年昆山可实现年烘焙咖啡豆12万吨,预计明年可达20万吨。
2024昆山国际咖啡产业博览会现场。昆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本土化”大势所趋
国内咖啡市场规模明年或将突破万亿,庞大的消费带动产业大步向前,中国咖啡的本土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逐渐成熟的咖啡产业链,正悄然滋润着昆山这片并无“咖啡基因”的土地,使之慢慢“长”出本土化的“幼苗”。目前,昆山共有大大小小、各类风格的咖啡馆超500家。
今年35岁的谢樱斐在国外留学时接触到咖啡,回国后选择回到昆山老家,成立了“登机口”咖啡品牌。“不仅仅是喝咖啡的人变多了,顾客的口味也从普通的美式、拿铁,慢慢转变成精品SOE、手冲咖啡。这是市场成熟的标志,以往只能在上海这种大都市看到。”在谢樱斐看来,已连续举办三年的昆山国际咖啡节的举办,是给这片土地注入咖啡文化基因的开始。
从不喝咖啡,到习惯每天喝上一杯;从不了解咖啡,到熟知各种口味——在昆山,咖啡这一年轻的新兴产业,将更多年轻人带上了咖啡从业之路。
25岁的“新昆山人”赵英杰来自四川,3年前开始学习咖啡制作,现在是“舍里”咖啡馆的咖啡师,两次随店参加了昆山国际咖啡节。“我一开始是学美容美发的,因为感兴趣,才转行成了一名咖啡师。”他说。
未来,赵英杰打算考个Q-Grader咖啡证书,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再上一个台阶;谢樱斐计划专门开一家精品咖啡店,回归咖啡本身,摆脱“网红”标签;洪未则期待将“昆山咖啡”品牌打到更广阔的长三角市场……
一颗咖啡豆,承载了昆山人与美好生活的双向奔赴,也成就了昆山这座“百强县”冠军城市新的“国际名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昆山正围绕“全产业链”和“国际化”两大特色“聚豆成链”,发力千亿级咖啡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