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1 08:50 河北日报
大事小事京雄通办
“双城”生活,“同城”体验
8月16日,雄安的张女士带着“雄安一卡通”去北京度周末。喜欢阅读的她不仅刷这张卡乘坐了北京地铁,还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一楼的自助借还机上成功借到了图书。
“操作很简单,只需在自助借还机上点击‘借书’按钮,刷一下‘雄安一卡通’,输入密码,将图书放在感应区,借书操作就成功了。这哪是‘双城’,根本就是‘同城’嘛!”便捷的“同城”体验让张女士的“小欢喜”有点藏不住了。
京雄城际开通运营、京雄高速全线通车不断缩短着京雄两地的时空距离,便捷的“软服务”也快步跟进,让同城效应惠及更多居民。
作为京雄两地居民“同城”生活的一个重要工具,“雄安一卡通”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如今已涵盖政务服务、待遇发放、金融服务等8个领域,在人社服务、公共交通、就医购药、图书借阅4个场景实现与北京跨区域通用。
一张小卡片,浓浓“同城感”。自“雄安一卡通”正式发行以来,发卡量已达26万张。不久的将来,持卡人还能“解锁”畅游北京市属公园、博物馆等功能。
“双城”生活,“同城”体验的小确幸,还得在“事”上见。
社保业务是居民生活中经常办理的高频事项。京雄两地跨区域办理社保业务需不需要“两头跑”?
对于这个问题,两个多月前,雄安兴元科技有限公司CEO巩文通心里也没底。当时他的公司刚刚从北京迁移到雄安,除了处理好公司业务,他还需要把自己在北京的社保关系转移到雄安。
工作太忙,雄安、北京“两头跑”太耽误工夫,这事该怎么办?
“听说雄安政务中心有‘京雄社会保险经办窗口’,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当巩文通向窗口工作人员说明需求,对方通过“北京智慧人社一体化平台”查询核实,当场便指导他提交了转移申请,并完成受理。
“几分钟办妥事”的背后,是京雄两地人社部门和政务部门通力合作,打通京雄两地社会保险网络环境,实现将北京社保经办业务系统终端延伸至雄安新区的不懈努力。
时间回到一年前,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前期调研中发现,疏解单位工作人员从北京来到雄安后,对便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的需求大。冲着问题和需求发力,他们把提升疏解服务能力作为工作重点。
去年11月,北京市、河北省社会保险经办部门与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共同签署《京冀雄协同做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单位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合作协议》。京冀两地联合梳理社保经办服务事项,按照人社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要求,进行本地业务系统和经办流程优化调整。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京雄两地打通多项数据共享通道。今年5月,“京雄社会保险经办窗口”在雄安政务服务中心揭牌设立后,已经为不少疏解单位和疏解人员在雄安新区办理参保登记、人员增减、社保综合查询、参保证明打印、待遇资格认证、个人单位信息变更权限等高频事项。
从那时起,京雄两地社会保险业务真正实现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均等化服务。
“小事”上见真章,“大事”上更不含糊。
企业跨省迁移要想实现“说走就走”并不容易。企业登记、涉税迁移、公章备案等一系列业务缺一不可。这些业务涉及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等多个部门,不仅要在各相关部门的业务网络上提交相应材料,还要在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奔波”。此外,企业迁移后往往还需更改名称,甚至需在迁入地重新申请一些资质。大费周章完成迁移后,企业常常要适应一段时间,业务才能步入正轨。
然而从北京迁来雄安,完全不用这样折腾。
8月9日,北京小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从北京市朝阳区入驻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当天即开门营业。
公司创始人李菁菁用“震撼”形容迁移的便捷带给她的感受。从准备材料到拿到营业执照,整个过程不到一个星期,而且还不用两地跑,只把资料通过雄安政务服务网进行提交,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等各环节相关业务在后台无缝衔接,同步开展,很快走完流程。
更让李菁菁开心的是,公司迁来雄安后名称不用更改,纳税信用等级等资质继续保留。“我原来也曾担心,如果公司更名的话,之前签的许多合同可能得重新修订。这下好了,经营业务无缝衔接。”李菁菁说。
全面提高的效率和便捷性,始于两地携手打破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壁垒,实现两地企业登记档案系统互通、线上档案实时互查、数字档案即时传递。
在此基础上,雄安新区出台《企业跨省市迁移“1+N”行动方案》,根据企业不同需求,定制化推出“一件事”经办、“简易化”速办、“分节点”协办,让企业实现“一键迁移”“无感畅办”。与此同时,雄安新区还对迁移企业实行原名称沿用、原资质保留、原文书互认、原业务延续,让迁移企业不仅能轻松迁移,而且能快速扎根、顺畅经营、发展提质。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京雄两地实现141项服务事项“同城化”办理,203项事项“同事同标”,近3500项北京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云”窗口在雄安新区异地办理。
105公里,这是北京距雄安的空间距离。随着同城化步伐持续走深走实,京雄之间的距离在两地居民的心中越来越短,“同城体验”则越来越丰富多彩。(记者康晓博、 郝金钰)
大事小事京雄通办
“双城”生活,“同城”体验
8月16日,雄安的张女士带着“雄安一卡通”去北京度周末。喜欢阅读的她不仅刷这张卡乘坐了北京地铁,还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一楼的自助借还机上成功借到了图书。
“操作很简单,只需在自助借还机上点击‘借书’按钮,刷一下‘雄安一卡通’,输入密码,将图书放在感应区,借书操作就成功了。这哪是‘双城’,根本就是‘同城’嘛!”便捷的“同城”体验让张女士的“小欢喜”有点藏不住了。
京雄城际开通运营、京雄高速全线通车不断缩短着京雄两地的时空距离,便捷的“软服务”也快步跟进,让同城效应惠及更多居民。
作为京雄两地居民“同城”生活的一个重要工具,“雄安一卡通”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如今已涵盖政务服务、待遇发放、金融服务等8个领域,在人社服务、公共交通、就医购药、图书借阅4个场景实现与北京跨区域通用。
一张小卡片,浓浓“同城感”。自“雄安一卡通”正式发行以来,发卡量已达26万张。不久的将来,持卡人还能“解锁”畅游北京市属公园、博物馆等功能。
“双城”生活,“同城”体验的小确幸,还得在“事”上见。
社保业务是居民生活中经常办理的高频事项。京雄两地跨区域办理社保业务需不需要“两头跑”?
对于这个问题,两个多月前,雄安兴元科技有限公司CEO巩文通心里也没底。当时他的公司刚刚从北京迁移到雄安,除了处理好公司业务,他还需要把自己在北京的社保关系转移到雄安。
工作太忙,雄安、北京“两头跑”太耽误工夫,这事该怎么办?
“听说雄安政务中心有‘京雄社会保险经办窗口’,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当巩文通向窗口工作人员说明需求,对方通过“北京智慧人社一体化平台”查询核实,当场便指导他提交了转移申请,并完成受理。
“几分钟办妥事”的背后,是京雄两地人社部门和政务部门通力合作,打通京雄两地社会保险网络环境,实现将北京社保经办业务系统终端延伸至雄安新区的不懈努力。
时间回到一年前,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前期调研中发现,疏解单位工作人员从北京来到雄安后,对便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的需求大。冲着问题和需求发力,他们把提升疏解服务能力作为工作重点。
去年11月,北京市、河北省社会保险经办部门与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共同签署《京冀雄协同做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单位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合作协议》。京冀两地联合梳理社保经办服务事项,按照人社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要求,进行本地业务系统和经办流程优化调整。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京雄两地打通多项数据共享通道。今年5月,“京雄社会保险经办窗口”在雄安政务服务中心揭牌设立后,已经为不少疏解单位和疏解人员在雄安新区办理参保登记、人员增减、社保综合查询、参保证明打印、待遇资格认证、个人单位信息变更权限等高频事项。
从那时起,京雄两地社会保险业务真正实现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均等化服务。
“小事”上见真章,“大事”上更不含糊。
企业跨省迁移要想实现“说走就走”并不容易。企业登记、涉税迁移、公章备案等一系列业务缺一不可。这些业务涉及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等多个部门,不仅要在各相关部门的业务网络上提交相应材料,还要在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奔波”。此外,企业迁移后往往还需更改名称,甚至需在迁入地重新申请一些资质。大费周章完成迁移后,企业常常要适应一段时间,业务才能步入正轨。
然而从北京迁来雄安,完全不用这样折腾。
8月9日,北京小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从北京市朝阳区入驻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当天即开门营业。
公司创始人李菁菁用“震撼”形容迁移的便捷带给她的感受。从准备材料到拿到营业执照,整个过程不到一个星期,而且还不用两地跑,只把资料通过雄安政务服务网进行提交,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等各环节相关业务在后台无缝衔接,同步开展,很快走完流程。
更让李菁菁开心的是,公司迁来雄安后名称不用更改,纳税信用等级等资质继续保留。“我原来也曾担心,如果公司更名的话,之前签的许多合同可能得重新修订。这下好了,经营业务无缝衔接。”李菁菁说。
全面提高的效率和便捷性,始于两地携手打破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壁垒,实现两地企业登记档案系统互通、线上档案实时互查、数字档案即时传递。
在此基础上,雄安新区出台《企业跨省市迁移“1+N”行动方案》,根据企业不同需求,定制化推出“一件事”经办、“简易化”速办、“分节点”协办,让企业实现“一键迁移”“无感畅办”。与此同时,雄安新区还对迁移企业实行原名称沿用、原资质保留、原文书互认、原业务延续,让迁移企业不仅能轻松迁移,而且能快速扎根、顺畅经营、发展提质。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京雄两地实现141项服务事项“同城化”办理,203项事项“同事同标”,近3500项北京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云”窗口在雄安新区异地办理。
105公里,这是北京距雄安的空间距离。随着同城化步伐持续走深走实,京雄之间的距离在两地居民的心中越来越短,“同城体验”则越来越丰富多彩。(记者康晓博、 郝金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