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6 17:29 人民网-教育频道
青春梦想,扬帆远航。2024级新生沐浴着晨光,踏上新的人生征途。面对未知与挑战,如何快速融入大学生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在知识的海洋里,如何以笔墨为舟,绘就梦想的蓝图?又到一年开学季,各大高校书记、校长的深情寄语与殷切期望,照亮前行道路。人民网特别推出“2024高校‘开学第一课’”系列报道,愿同学们带着这份叮嘱,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勇敢开启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人民网北京8月16日电 “同学们,你们是平视世界的一代,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希望你们涵养厚德品格,担当时代重任,秉持律己宽人之风,葆有真诚谦逊之心,增益磊落包容之量,树立家国天下之志,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清华大学日前举行的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寄语全体新生。
李路明勉励全体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清华人,身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更要以厚德立身,开阔胸襟气度,拓展人生格局,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郝孟佳、实习生朱婷婷)
以下为李路明校长在2024年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3000多名新同学来到清华园,满怀对未来的期待,开启美好的大学时光。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你们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清华人。自1911年建校以来,一代代清华人始终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在中国人民为救国强国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110年前,1914年11月5日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在清华园演讲,引用《周易》中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清华学子应当效法天之刚强劲健、地之宽厚和顺,崇德修学,以膺重任。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清华的校训,也成为清华人刻在骨子里的精神特质。厚德,犹如大地之博,无所不载。作为新时代的清华人,你们被寄予厚望,也肩负重任。在这个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的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你们更要以厚德立身,开阔胸襟气度,拓展人生格局,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厚德就是要器量宽宏,“责己甚厚,责人甚轻”。中国文化讲究检身若不及、与人不求备。对自己要始终保持高标准、严要求,对他人要能够理解体谅、换位思考,“与其喜闻人之过,不若喜闻己之过;与其乐道己之善,不若乐道人之善”,做到端方敦厚、温润大气。在清华,大家都认同一种“1.2和0.8”的处事方式。动力机械工程专家、我校倪维斗院士曾说,要把别人的优点放大一点,乘上1.2,把别人的缺点缩小一点,乘上0.8;而对于自己,则要把自己感觉到的优点乘以0.8,把自己的缺点乘以1.2,这样你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容人之量并不是顺人之非,而是彼此相观而善,弘扬清风正气。1927年,梁启超先生曾对清华国学研究院学子说,要严格约束自己,“不怕难,不偷巧,最先从自己做起”,也要在朋友之间“互相改造与策勉”,从一个人、一群人开始,营造一种理想的新风气。同学们,希望你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乐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善于改正自身的过失,共同为构建和谐包容、向上向善的社会贡献力量。
厚德就是要胸怀博大,“处世接物坦焉无所芥蒂”。厚德之厚体现在大度容人,更体现在“大其心,容天下之物”。正所谓“存心光明正大,言论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做事真诚无欺、没有成见,特别是当遇到困难、面对挫折时,更要做到坦然处之、宠辱不惊,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坦焉无所芥蒂”还意味着秉持公心正道,去除私心杂念,看淡个人得失,以一片至诚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作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业绩。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于2004年回到祖国,全职到清华任教。他说:“能为祖国伟大复兴的事业尽个人微薄之力,是我引以为傲的成就,也是我毕生最大的荣幸。”20年来,他带领团队打造出国际同行认可的“世界上最好的计算机科学本科教育”,推动建立交叉信息研究院,出任人工智能学院首任院长,极大促进了国内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同学们,希望你们襟怀坦荡、言行一致、无私无畏,养成纯粹清澈的优秀品质,永葆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
厚德为先、才华为重,德才兼优方能“出膺大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指明人生的方向,让我们牢记使命、奔向光明;“才”提供前行的动力,让我们奋发有为、走得更远。著名科学家、清华校友陆士嘉教授矢志爱国报国,一生倾心育人、潜心研究,从不计较名利。她在赴德国留学前夕目睹了祖国遭受日军飞机轰炸的情景,决定学习航空科技,师从近代流体力学奠基人普朗特教授。学成回国后,她曾在清华航空系任教,并积极参与创建北京航空学院。她始终以“讲2小时,至少要用6小时来备课”的态度站在教学第一线,总是选择研究短时间见不到成果的大问题,还多次婉拒增补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机会,表示“应该让年轻人上”,甘做后人的“铺路石子”。陆士嘉教授以崇高的风范和卓越的才华,为祖国培养了大批航空工业科技人才。清华校歌里有两句话,“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中文系的徐葆耕教授对此解释道,“只有胸怀博大,容纳百川,而不拘一豆之见,才能使自己的学问焕发光辉”。谦虚温谨,方可日有所进、学有所得;仁厚诚笃,方可凝聚众人之心、汇集众人之才,成就艰巨而伟大的事业。“嫦娥”揽月,“天问”探火,“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这些无不是众多科技工作者同心同德、精诚合作的结果。同学们,希望你们砥砺品德、增长才干,做到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学们,你们是平视世界的一代,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希望你们涵养厚德品格,担当时代重任,秉持律己宽人之风,葆有真诚谦逊之心,增益磊落包容之量,树立家国天下之志,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人民网北京8月16日电 “同学们,你们是平视世界的一代,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希望你们涵养厚德品格,担当时代重任,秉持律己宽人之风,葆有真诚谦逊之心,增益磊落包容之量,树立家国天下之志,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清华大学日前举行的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寄语全体新生。
李路明勉励全体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清华人,身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更要以厚德立身,开阔胸襟气度,拓展人生格局,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郝孟佳、实习生朱婷婷)
以下为李路明校长在2024年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3000多名新同学来到清华园,满怀对未来的期待,开启美好的大学时光。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你们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清华人。自1911年建校以来,一代代清华人始终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在中国人民为救国强国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110年前,1914年11月5日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在清华园演讲,引用《周易》中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清华学子应当效法天之刚强劲健、地之宽厚和顺,崇德修学,以膺重任。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清华的校训,也成为清华人刻在骨子里的精神特质。厚德,犹如大地之博,无所不载。作为新时代的清华人,你们被寄予厚望,也肩负重任。在这个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的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你们更要以厚德立身,开阔胸襟气度,拓展人生格局,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厚德就是要器量宽宏,“责己甚厚,责人甚轻”。中国文化讲究检身若不及、与人不求备。对自己要始终保持高标准、严要求,对他人要能够理解体谅、换位思考,“与其喜闻人之过,不若喜闻己之过;与其乐道己之善,不若乐道人之善”,做到端方敦厚、温润大气。在清华,大家都认同一种“1.2和0.8”的处事方式。动力机械工程专家、我校倪维斗院士曾说,要把别人的优点放大一点,乘上1.2,把别人的缺点缩小一点,乘上0.8;而对于自己,则要把自己感觉到的优点乘以0.8,把自己的缺点乘以1.2,这样你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容人之量并不是顺人之非,而是彼此相观而善,弘扬清风正气。1927年,梁启超先生曾对清华国学研究院学子说,要严格约束自己,“不怕难,不偷巧,最先从自己做起”,也要在朋友之间“互相改造与策勉”,从一个人、一群人开始,营造一种理想的新风气。同学们,希望你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乐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善于改正自身的过失,共同为构建和谐包容、向上向善的社会贡献力量。
厚德就是要胸怀博大,“处世接物坦焉无所芥蒂”。厚德之厚体现在大度容人,更体现在“大其心,容天下之物”。正所谓“存心光明正大,言论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做事真诚无欺、没有成见,特别是当遇到困难、面对挫折时,更要做到坦然处之、宠辱不惊,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坦焉无所芥蒂”还意味着秉持公心正道,去除私心杂念,看淡个人得失,以一片至诚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作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业绩。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于2004年回到祖国,全职到清华任教。他说:“能为祖国伟大复兴的事业尽个人微薄之力,是我引以为傲的成就,也是我毕生最大的荣幸。”20年来,他带领团队打造出国际同行认可的“世界上最好的计算机科学本科教育”,推动建立交叉信息研究院,出任人工智能学院首任院长,极大促进了国内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同学们,希望你们襟怀坦荡、言行一致、无私无畏,养成纯粹清澈的优秀品质,永葆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
厚德为先、才华为重,德才兼优方能“出膺大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指明人生的方向,让我们牢记使命、奔向光明;“才”提供前行的动力,让我们奋发有为、走得更远。著名科学家、清华校友陆士嘉教授矢志爱国报国,一生倾心育人、潜心研究,从不计较名利。她在赴德国留学前夕目睹了祖国遭受日军飞机轰炸的情景,决定学习航空科技,师从近代流体力学奠基人普朗特教授。学成回国后,她曾在清华航空系任教,并积极参与创建北京航空学院。她始终以“讲2小时,至少要用6小时来备课”的态度站在教学第一线,总是选择研究短时间见不到成果的大问题,还多次婉拒增补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机会,表示“应该让年轻人上”,甘做后人的“铺路石子”。陆士嘉教授以崇高的风范和卓越的才华,为祖国培养了大批航空工业科技人才。清华校歌里有两句话,“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中文系的徐葆耕教授对此解释道,“只有胸怀博大,容纳百川,而不拘一豆之见,才能使自己的学问焕发光辉”。谦虚温谨,方可日有所进、学有所得;仁厚诚笃,方可凝聚众人之心、汇集众人之才,成就艰巨而伟大的事业。“嫦娥”揽月,“天问”探火,“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这些无不是众多科技工作者同心同德、精诚合作的结果。同学们,希望你们砥砺品德、增长才干,做到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学们,你们是平视世界的一代,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希望你们涵养厚德品格,担当时代重任,秉持律己宽人之风,葆有真诚谦逊之心,增益磊落包容之量,树立家国天下之志,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