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贵州>贵州旅游

瓮安县白花村:魅力民族村寨绽放乡村振兴光彩

2024-09-29 14:55 人民网-贵州频道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个村庄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与乡愁印迹,见证着过往,展望着未来。2024年,贵州省启动“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教育活动,旨在记录和展示乡村文化与发展成果。

瓮安县玉山镇东北面的白花村,是瓮安县内白苗的聚集地。2011年,白花村被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授予“贵州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称号。

1 图为瓮安县玉山镇东北面的白花村村貌一角。

瓮安县玉山镇东北面的白花村村貌一角。

白花村村名的由来颇具传奇色彩。据说源于村里的两座大山,一座是“白岩营”,位于村中央,山顶岩石呈白色,明清时期为瓮安民间武装反清复明组织驻军的“三大营”之一;另一座是“花坡”,村东的这座山形似大象头,与另一山坡相接如象鼻,山上土层薄,长满映山红、冰鸠等草本植物,春夏秋三季繁花似锦,十分壮观。1980年3月建村时,取两山中的“白”与“花”合并而成“白花”,白花村由此得名。

白花村早期称“白岩”,无土著居民,人口始于明朝中期,为迁徙移民,源于明朝军队南下屯军。最早居住于此的是丁、钱、罗、刘四姓,据传丁家出过一代武举人,钱家、刘家是当地富豪,四姓家族当时仅有70人口。后因劳动力需求和战乱等原因,先后引进和接收了一批来自江西、四川、湖南、江苏等地的人口。2020年11月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村内共有45个姓氏。

2 图为瓮安县玉山镇白花村一角。

瓮安县玉山镇白花村一角。

白花村地域面积12.4平方公里,物产丰富,主要有烤烟、茶叶、蔬菜、水稻、玉米等;矿产品以煤、铁矿、铝矾土、硫铁矿、铅锌矿为主。水资源也较为丰富,有大龙井、晏家湾、坪上、汪家塘、白花山塘等山塘,板布河流域途经该村1.5公里,叫马渡河,塘坎上水库主坝坐落于该村狮子山。截至2023年末,村内人均纯收入达16880元。

白花村历史悠久,寨中有不少上百年的古树。罗家庄组对门寨通村公路旁的古桑树,树龄187年,树高13米;还有一株树龄177年的柿花树和一株树龄137年的朴树,这些古树是白花村的“保寨树”,见证着村寨的发展和祖祖辈辈的生活,承载着几代人的奋斗故事,成为村民引以为傲且怀有深厚感情的对象。

3 图为瓮安县玉山镇白花村种植基地。

瓮安县玉山镇白花村种植基地。

作为瓮安县内白苗的聚集地,白花村的苗族文化、民俗得以世代相传。每逢节日,苗族村民身着传统服饰,跳起金钱杆、九龙穿洞、芦笙歌舞来欢度。2016年,白花村的苗族舞蹈“搓梗仔·采阿诗”被列为贵州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译为汉语即“九龙穿洞”,意为吹着芦笙跳舞。每年“三月三”“六月六”,苗族青年男女身着传统服饰,相约山间田园,谈情说爱,消除劳作疲劳。

4  图为瓮安县玉山镇白花村村貌

瓮安县玉山镇白花村村貌

近年来,白花村依托“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称号,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搓梗仔·采阿诗”民族文化为抓手,在群众大力支持下,自发筹集资金购买活动物资,举办苗族“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文化活动。2024年7月,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传承非遗庆苗族“六月六”节日活动,将苗族文化、非遗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吸引近1万人次游客。

多年来,白花村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省文明村”“贵州省森林村寨”“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州级“五好”基层党组织、“全县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这些奖牌成为村里一张张精美的“名片”,为白花村的乡村振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文/图 冉婷婷、王媛俪)

5 图为苗族村民穿上传统服饰欢度节日。

苗族村民穿上传统服饰欢度节日。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个村庄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与乡愁印迹,见证着过往,展望着未来。2024年,贵州省启动“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教育活动,旨在记录和展示乡村文化与发展成果。

瓮安县玉山镇东北面的白花村,是瓮安县内白苗的聚集地。2011年,白花村被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授予“贵州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称号。

1 图为瓮安县玉山镇东北面的白花村村貌一角。

瓮安县玉山镇东北面的白花村村貌一角。

白花村村名的由来颇具传奇色彩。据说源于村里的两座大山,一座是“白岩营”,位于村中央,山顶岩石呈白色,明清时期为瓮安民间武装反清复明组织驻军的“三大营”之一;另一座是“花坡”,村东的这座山形似大象头,与另一山坡相接如象鼻,山上土层薄,长满映山红、冰鸠等草本植物,春夏秋三季繁花似锦,十分壮观。1980年3月建村时,取两山中的“白”与“花”合并而成“白花”,白花村由此得名。

白花村早期称“白岩”,无土著居民,人口始于明朝中期,为迁徙移民,源于明朝军队南下屯军。最早居住于此的是丁、钱、罗、刘四姓,据传丁家出过一代武举人,钱家、刘家是当地富豪,四姓家族当时仅有70人口。后因劳动力需求和战乱等原因,先后引进和接收了一批来自江西、四川、湖南、江苏等地的人口。2020年11月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村内共有45个姓氏。

2 图为瓮安县玉山镇白花村一角。

瓮安县玉山镇白花村一角。

白花村地域面积12.4平方公里,物产丰富,主要有烤烟、茶叶、蔬菜、水稻、玉米等;矿产品以煤、铁矿、铝矾土、硫铁矿、铅锌矿为主。水资源也较为丰富,有大龙井、晏家湾、坪上、汪家塘、白花山塘等山塘,板布河流域途经该村1.5公里,叫马渡河,塘坎上水库主坝坐落于该村狮子山。截至2023年末,村内人均纯收入达16880元。

白花村历史悠久,寨中有不少上百年的古树。罗家庄组对门寨通村公路旁的古桑树,树龄187年,树高13米;还有一株树龄177年的柿花树和一株树龄137年的朴树,这些古树是白花村的“保寨树”,见证着村寨的发展和祖祖辈辈的生活,承载着几代人的奋斗故事,成为村民引以为傲且怀有深厚感情的对象。

3 图为瓮安县玉山镇白花村种植基地。

瓮安县玉山镇白花村种植基地。

作为瓮安县内白苗的聚集地,白花村的苗族文化、民俗得以世代相传。每逢节日,苗族村民身着传统服饰,跳起金钱杆、九龙穿洞、芦笙歌舞来欢度。2016年,白花村的苗族舞蹈“搓梗仔·采阿诗”被列为贵州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译为汉语即“九龙穿洞”,意为吹着芦笙跳舞。每年“三月三”“六月六”,苗族青年男女身着传统服饰,相约山间田园,谈情说爱,消除劳作疲劳。

4  图为瓮安县玉山镇白花村村貌

瓮安县玉山镇白花村村貌

近年来,白花村依托“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称号,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搓梗仔·采阿诗”民族文化为抓手,在群众大力支持下,自发筹集资金购买活动物资,举办苗族“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文化活动。2024年7月,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传承非遗庆苗族“六月六”节日活动,将苗族文化、非遗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吸引近1万人次游客。

多年来,白花村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省文明村”“贵州省森林村寨”“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州级“五好”基层党组织、“全县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这些奖牌成为村里一张张精美的“名片”,为白花村的乡村振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文/图 冉婷婷、王媛俪)

5 图为苗族村民穿上传统服饰欢度节日。

苗族村民穿上传统服饰欢度节日。

(责任编辑:潘佳倩)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