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云南

彩云之南正芳菲

2024-09-30 07:28 云南日报  作者:南耀平

75载砥砺奋进,75载铸就辉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彩云之南,从此迎来新的天地。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光辉历程印记鲜明。从完成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伟大历史变革、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推动发展进步;从迈向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告别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走过了改天换地的光辉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取得了经天纬地的辉煌跨越。

这一切,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历史不会忘记,人民永远牢记。云南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愈加坚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动力愈加强大,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新景如画,满目芳菲。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衷心祝愿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愿七彩云南更加幸福美丽。

时间回溯到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卢汉顺应历史潮流正式宣布起义,“归向人民民主阵营”“听候中央人民政府命令”,昆明及全省部分地区实现和平解放。

时间回溯到1950年2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司令员陈赓在云南省地师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上宣布:“云南从今天起已完全获得解放了。”

云南各族人民彻底解放的伟大胜利,翻开了云岭大地崭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边疆各族人民踏上了团结建设新云南的伟大征程。

百废待兴的云南,在党中央制定的“团结第一,工作第二”工作方针指引下,开启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完成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废除了各种封建剥削赖以生存的制度,为全省经济恢复和社会进步扫清了障碍。省委从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认真贯彻中央民族工作方针,通过中央访问团到云南、组织民族参观团到首都和其他内地城市参观访问,组建民族工作队,广泛扩大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民族识别,稳步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等方式,创造性地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通过一个个“五年计划”的持续接力,云岭大地的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并初步建立了符合云南实际,具有云南特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977年9月,几乎与全国同步,元谋县大塘子生产队在全省第一个推行定工到组、联产计酬、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不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就在各处推行。随着多种经营、乡镇企业的发展,云岭大地长期以来被束缚的经济活力逐步释放。

大潮奔涌,汇聚成发展进步的洪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不断审视和立足省情,紧紧依托独特的生态、区位、自然资源、民族文化等优势,以开拓进取、富民强省的胆魄和作为,创造了一个个“第一”,刷新了一项项历史纪录:在全国率先实施省部共建漫湾水电站,玉溪卷烟厂弯道超车崛起成为亚洲第一,在全国率先建立第一家地方航空企业云南航空公司,建成全国第一个通过国际招标施工的鲁布革水电站、全国第一条以地方集资为主修建的铁路昆玉铁路……

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云南始终秉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敢为人先之举先行先试,掀起了一轮轮兴滇富民的实践热潮——

云南提出城市与乡村结合、科技与经济结合、开放与开发结合、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三结合、一体化”改革思路,积极探索在边疆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托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着力培育生物资源开发产业、矿产资源开发产业、旅游产业、电力产业,形成新的产业支柱群体;面向21世纪,云南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战略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加速前行。

“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2020年两次亲赴云南考察,深刻阐述了事关云南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和“四个突出特点”“四个方面重点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云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云南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发奋图强、感恩奋进,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图景——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彻底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迈入全面小康的第二个“千年跨越”,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经济建设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从1952年的11.78亿元,到1995年突破千亿元大关、2012年突破万亿元大关、2018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再到2023年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云南经济总量勾勒出一条振奋人心的上升曲线。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大产业生产总值比重从1952年的61.7∶15.5∶22.8调整为2023年的14.0∶34.2∶51.8,第三产业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沪昆高铁、云桂高铁的建成开启了云南的高铁时代,中老铁路跨越山海,“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不断延伸、“两网络一枢纽”航空网加快推进、“两出省三出境”水路网持续拓展、外联内畅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成效卓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高位推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创新型云南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三个定位”建设取得明显突破。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云南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润土培根”工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示范单位数量居全国前列,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合力守边固边兴边的内生动力不断彰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力实施美丽云南建设,九大高原湖泊水质保持总体平稳,全省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7%以上,建成一批美丽县城、美丽乡村。坚持以辐射中心建设统揽对外开放工作,与多个国家搭建了多边双边合作机制,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效趋显,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和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迈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从滇中城市到边境县市,从河谷坝子到高山林地,云岭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焕发崭新容颜。巨大的成就变化写在了一条条高速公路上、一处处沃野良田中、一座座美丽城市里、一张张群众笑脸上,聚力跨越的发展指数实实在在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享誉全国、全世界。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这是幸福生活的一大步,但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我们仍需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2022年10月16日,人民大会堂华灯璀璨、庄重热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要求,云南见行动。2022年11月23日,中共云南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通过了《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决定》,承前启后、谋篇布局,坚定不移推动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云岭大地落地见效,坚定不移奋力开创新时代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坚定不移把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历史昭示未来。推进云南现代化事业必须立足云南省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三大经济”为重要路径,以“六个大抓”为具体抓手,以系列三年行动为工作载体,以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为作风保障,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我们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抓住改革再出发的重大机遇,围绕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文旅产业升级、完善流通体制、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加强民生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社会治理等深化改革,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打通堵点激活全盘。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未有穷期。“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们要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按照“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落实“三化三法”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实抓细各项改革发展任务,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从发展成色、群众满意度、干部队伍建设中看效果,以实绩实效检验改革成果。

75载奋斗路,我们一路风雨兼程,一路高歌猛进;数千年富强梦,我们从容应对挑战,同心书写答案。

昂首阔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自信、对未来的豪情,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在云岭大地上谱写新的历史篇章,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75载砥砺奋进,75载铸就辉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彩云之南,从此迎来新的天地。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光辉历程印记鲜明。从完成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伟大历史变革、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推动发展进步;从迈向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告别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走过了改天换地的光辉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取得了经天纬地的辉煌跨越。

这一切,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历史不会忘记,人民永远牢记。云南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愈加坚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动力愈加强大,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新景如画,满目芳菲。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衷心祝愿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愿七彩云南更加幸福美丽。

时间回溯到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卢汉顺应历史潮流正式宣布起义,“归向人民民主阵营”“听候中央人民政府命令”,昆明及全省部分地区实现和平解放。

时间回溯到1950年2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司令员陈赓在云南省地师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上宣布:“云南从今天起已完全获得解放了。”

云南各族人民彻底解放的伟大胜利,翻开了云岭大地崭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边疆各族人民踏上了团结建设新云南的伟大征程。

百废待兴的云南,在党中央制定的“团结第一,工作第二”工作方针指引下,开启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完成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废除了各种封建剥削赖以生存的制度,为全省经济恢复和社会进步扫清了障碍。省委从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认真贯彻中央民族工作方针,通过中央访问团到云南、组织民族参观团到首都和其他内地城市参观访问,组建民族工作队,广泛扩大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民族识别,稳步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等方式,创造性地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通过一个个“五年计划”的持续接力,云岭大地的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并初步建立了符合云南实际,具有云南特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977年9月,几乎与全国同步,元谋县大塘子生产队在全省第一个推行定工到组、联产计酬、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不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就在各处推行。随着多种经营、乡镇企业的发展,云岭大地长期以来被束缚的经济活力逐步释放。

大潮奔涌,汇聚成发展进步的洪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不断审视和立足省情,紧紧依托独特的生态、区位、自然资源、民族文化等优势,以开拓进取、富民强省的胆魄和作为,创造了一个个“第一”,刷新了一项项历史纪录:在全国率先实施省部共建漫湾水电站,玉溪卷烟厂弯道超车崛起成为亚洲第一,在全国率先建立第一家地方航空企业云南航空公司,建成全国第一个通过国际招标施工的鲁布革水电站、全国第一条以地方集资为主修建的铁路昆玉铁路……

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云南始终秉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敢为人先之举先行先试,掀起了一轮轮兴滇富民的实践热潮——

云南提出城市与乡村结合、科技与经济结合、开放与开发结合、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三结合、一体化”改革思路,积极探索在边疆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托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着力培育生物资源开发产业、矿产资源开发产业、旅游产业、电力产业,形成新的产业支柱群体;面向21世纪,云南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战略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加速前行。

“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2020年两次亲赴云南考察,深刻阐述了事关云南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和“四个突出特点”“四个方面重点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云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云南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发奋图强、感恩奋进,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图景——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彻底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迈入全面小康的第二个“千年跨越”,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经济建设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从1952年的11.78亿元,到1995年突破千亿元大关、2012年突破万亿元大关、2018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再到2023年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云南经济总量勾勒出一条振奋人心的上升曲线。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大产业生产总值比重从1952年的61.7∶15.5∶22.8调整为2023年的14.0∶34.2∶51.8,第三产业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沪昆高铁、云桂高铁的建成开启了云南的高铁时代,中老铁路跨越山海,“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不断延伸、“两网络一枢纽”航空网加快推进、“两出省三出境”水路网持续拓展、外联内畅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成效卓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高位推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创新型云南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三个定位”建设取得明显突破。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云南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润土培根”工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示范单位数量居全国前列,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合力守边固边兴边的内生动力不断彰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力实施美丽云南建设,九大高原湖泊水质保持总体平稳,全省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7%以上,建成一批美丽县城、美丽乡村。坚持以辐射中心建设统揽对外开放工作,与多个国家搭建了多边双边合作机制,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效趋显,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和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迈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从滇中城市到边境县市,从河谷坝子到高山林地,云岭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焕发崭新容颜。巨大的成就变化写在了一条条高速公路上、一处处沃野良田中、一座座美丽城市里、一张张群众笑脸上,聚力跨越的发展指数实实在在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享誉全国、全世界。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这是幸福生活的一大步,但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我们仍需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2022年10月16日,人民大会堂华灯璀璨、庄重热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要求,云南见行动。2022年11月23日,中共云南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通过了《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决定》,承前启后、谋篇布局,坚定不移推动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云岭大地落地见效,坚定不移奋力开创新时代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坚定不移把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历史昭示未来。推进云南现代化事业必须立足云南省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三大经济”为重要路径,以“六个大抓”为具体抓手,以系列三年行动为工作载体,以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为作风保障,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我们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抓住改革再出发的重大机遇,围绕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文旅产业升级、完善流通体制、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加强民生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社会治理等深化改革,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打通堵点激活全盘。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未有穷期。“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们要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按照“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落实“三化三法”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实抓细各项改革发展任务,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从发展成色、群众满意度、干部队伍建设中看效果,以实绩实效检验改革成果。

75载奋斗路,我们一路风雨兼程,一路高歌猛进;数千年富强梦,我们从容应对挑战,同心书写答案。

昂首阔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自信、对未来的豪情,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在云岭大地上谱写新的历史篇章,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责任编辑:徐前)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