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30 09:34 人民网-云南频道 作者:雷霁
清晨6点,环绕云南省玉溪市聂耳文化广场的全民健身步道已有不少跑者的身影。他们穿过街巷,用有力的步伐串联起城中的公园绿道、体育场馆、社区健身中心……
在这座开窗见景、出门见绿的“绿城市”里,健康向上的活力已经融入了玉溪的“脉搏”里。
玉溪市聂耳文化广场旁的路跑跑道让跑步运动爱好者们更加便利。人民网 雷霁摄
2022年7月,云南省对照健康中国建设总体要求,聚焦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实施“绿城市、治污染、除四害、食安心、勤锻炼、管慢病、家健康”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与绿美云南、精神文明、推广“千万工程”经验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爱国卫生运动内涵,创新了群众参与方式,推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玉溪市积极落实、深入开展,把健康县城建设作为深化“玉溪之变”的标志性工程,让健康满城、绿色满城给全市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造后的共美家园绿意盎然。人民网 雷霁摄
改善健康人居环境
家园美了 城市绿了
对于居住在玉溪市红塔区共美家园小区30多年的许宝安来说,小区的居住环境曾是他的“心头病”。
设施老旧、停车难、墙体破损、路面蒙灰……实在找不出个歇脚聊天的地方。然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让共美家园的“颜值”说变就变。
如今走进共美家园小区,路面干净整洁、车位规划有序、花坛里、墙角边绿植郁郁葱葱,新时代幸福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尽有。
“拆墙透绿、见缝植绿、留白增绿”是共美家园焕然一新的“秘诀”。红塔区充分利用老旧小区建设中的空闲地、废弃地、边角地等,结合居民使用需求,通过增加绿地绿量配置和游憩健身设施进行提升改造。
“按照‘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功能片区’的建设模式,共美家园还新建了临街游园、塑造公园化城区景观,推进城市社区生态空间共享。”红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殷艳介绍。
共美家园重新焕发生机,让许宝安和其他居民们可以在游园、花园里闲坐拉家常,家门口、窗台下的鲜花绿植也越来越多,居民中涌现出了不少“种花大户”,优化小区环境,实现共建共美。
放眼玉溪,一个个“共美家园”的改造提升让“开窗见景、出门见绿”成为玉溪老百姓最实在的幸福。
通过开展“绿城市”“治污染”专项行动,玉溪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人均绿地公园面积,从2020年的12.75平方米,提高到2023年的13.97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8.82%。2022年至今,玉溪新建游园、“口袋公园”279个,新建综合公园1个,城市绿量大幅增加,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在玉溪,运动爱好者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空间。人民网 雷霁摄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运动无界 健康向上
音乐广场、聂耳山、玉湖……近年来,玉溪红塔山跑团团长周雪花见证了聂耳文化广场生态景观的四季色彩变换,加入跑团一起运动的人越来越多,附近的跑道也越修越长。
像跑团里的其他成员一样,周雪花凭着对跑步的热爱,于四年前加入跑团,并带领越来越多的人享受运动的快乐。在她看来,在玉溪这座健康与活力之城遇到志同道合的跑友是件幸福的事:“现在哪怕早上五六点出门,也能遇到一起跑步的人,设施环境也越来越好。”
红塔区在结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增加了跑步专用道。近年来,玉溪全市也充分利用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城市绿道开展健身步道建设,目前全市建有健身步道119条,共计378.88公里,让市民跑步更加便利。
玉溪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附小韵律十分钟”特色大课间操深受同学们喜爱。人民网 雷霁摄
爱运动、勤锻炼的氛围也走进了校园和家庭。
在玉溪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附小韵律十分钟”特色大课间操在活泼的韵律中融入了优秀文化历史知识,深受同学们喜爱。除了课间操,学校还拓展延伸体育活动,布置体育作业,让学生带着家长一起参与运动,共建“家健康”。
在玉溪,不仅市民、运动爱好者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空间,近年来各大体育赛事也接踵而至,为玉溪全民运动的氛围再“添一把火”。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玉溪市积极推动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建成云南玉溪高原体育运动中心承接训练活动、举行各类体育赛事并面向公众开放,打造出健康、活力、运动的城市“新名片”。
“今年以来,云南玉溪高原体育运动中心已承接赛事活动49场,其中国家级赛事中甲联赛及足协杯赛事13场、省市级赛事3项,带动人流量28万人次。”玉溪科教创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云介绍。
依托“勤锻炼”“家健康”专项行动,目前玉溪市建成了各类体育场地9458个,面积584.9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平方米。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22年的24.2%提升到2023年的27.8%。
云南玉溪高原体育运动中心的足球训练基地。人民网 雷霁摄
提升健康管理水平
守护安全 健康生活
“您最近是否有按时吃药?身体有哪里不舒服吗?”这样的电话,谢春瑞每天都要打两通,为65岁以上居民或是诊断明确的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以及对身体预防、保健、康复方面的咨询给予回应。
谢春瑞是红塔区玉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在这里,共有16支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家庭医生团队由1名临床医师、1名护士、1名公卫医师、1名中医师和若干名社区党员干部组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服务全覆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红塔区玉兴街道服务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基层卫生服务网底结构薄弱,对于慢病防控工作来说困难与挑战众多。
“对此,我们创新建立起‘党建+管慢病’网格化管理模式,对辖区内慢病患者实现了精准化服务。”玉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孔娅丽说。
孔娅丽介绍,一级网格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街道各社区签订了重点人群体检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动员服务协议,确保服务内容的全面落实;二级网格是社区,设立了健康小屋,为居民提供身高、体重、血压、身体成分分析等多种健康因素自测功能,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与家庭医生进行信息互联互通,便于他们及时对自测异常者进行随访管理;三级网格是商圈、居民小区、小组,设置了健康网格员,定期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摸排,协助做好宣传教育动员工作。
在网格化管理模式下,玉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6支家庭医生团队每月均在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的协同下到包保的社区向辖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1—6月,家庭医生团队为辖区居民共提供上门诊疗768人次、健康咨询指导5762人次、健康体检10705人次,健康宣传96次,为群众提供了“一站式”健康服务。
在红塔区玉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小屋,居民可以进行健康自测。人民网 雷霁摄
将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是一大特色。像谢春瑞一样被纳入家庭医生团队的中医师,为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通过体质辨识,开出健康处方,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
玉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模式是玉溪市创新慢性病管理模式的一个缩影。
玉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管慢病”列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项目,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化医防融合,着力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全市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从2019年11.8%下降至2023年10.8%;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从2019年的83.0%下降至2023年的78.8%。
为提高全市的健康管理水平,玉溪市还通过开展“食安心、除四害”专项行动,使全市食品抽检率、风险分级管理率持续高于标准要求,牢牢守住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建成3个国家级、9个省级慢病防控示范区,“四害”密度管理达到国家C级标准,各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保持全省最低水平。
清晨6点,环绕云南省玉溪市聂耳文化广场的全民健身步道已有不少跑者的身影。他们穿过街巷,用有力的步伐串联起城中的公园绿道、体育场馆、社区健身中心……
在这座开窗见景、出门见绿的“绿城市”里,健康向上的活力已经融入了玉溪的“脉搏”里。
玉溪市聂耳文化广场旁的路跑跑道让跑步运动爱好者们更加便利。人民网 雷霁摄
2022年7月,云南省对照健康中国建设总体要求,聚焦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实施“绿城市、治污染、除四害、食安心、勤锻炼、管慢病、家健康”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与绿美云南、精神文明、推广“千万工程”经验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爱国卫生运动内涵,创新了群众参与方式,推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玉溪市积极落实、深入开展,把健康县城建设作为深化“玉溪之变”的标志性工程,让健康满城、绿色满城给全市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造后的共美家园绿意盎然。人民网 雷霁摄
改善健康人居环境
家园美了 城市绿了
对于居住在玉溪市红塔区共美家园小区30多年的许宝安来说,小区的居住环境曾是他的“心头病”。
设施老旧、停车难、墙体破损、路面蒙灰……实在找不出个歇脚聊天的地方。然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让共美家园的“颜值”说变就变。
如今走进共美家园小区,路面干净整洁、车位规划有序、花坛里、墙角边绿植郁郁葱葱,新时代幸福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尽有。
“拆墙透绿、见缝植绿、留白增绿”是共美家园焕然一新的“秘诀”。红塔区充分利用老旧小区建设中的空闲地、废弃地、边角地等,结合居民使用需求,通过增加绿地绿量配置和游憩健身设施进行提升改造。
“按照‘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功能片区’的建设模式,共美家园还新建了临街游园、塑造公园化城区景观,推进城市社区生态空间共享。”红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殷艳介绍。
共美家园重新焕发生机,让许宝安和其他居民们可以在游园、花园里闲坐拉家常,家门口、窗台下的鲜花绿植也越来越多,居民中涌现出了不少“种花大户”,优化小区环境,实现共建共美。
放眼玉溪,一个个“共美家园”的改造提升让“开窗见景、出门见绿”成为玉溪老百姓最实在的幸福。
通过开展“绿城市”“治污染”专项行动,玉溪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人均绿地公园面积,从2020年的12.75平方米,提高到2023年的13.97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8.82%。2022年至今,玉溪新建游园、“口袋公园”279个,新建综合公园1个,城市绿量大幅增加,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在玉溪,运动爱好者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空间。人民网 雷霁摄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运动无界 健康向上
音乐广场、聂耳山、玉湖……近年来,玉溪红塔山跑团团长周雪花见证了聂耳文化广场生态景观的四季色彩变换,加入跑团一起运动的人越来越多,附近的跑道也越修越长。
像跑团里的其他成员一样,周雪花凭着对跑步的热爱,于四年前加入跑团,并带领越来越多的人享受运动的快乐。在她看来,在玉溪这座健康与活力之城遇到志同道合的跑友是件幸福的事:“现在哪怕早上五六点出门,也能遇到一起跑步的人,设施环境也越来越好。”
红塔区在结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增加了跑步专用道。近年来,玉溪全市也充分利用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城市绿道开展健身步道建设,目前全市建有健身步道119条,共计378.88公里,让市民跑步更加便利。
玉溪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附小韵律十分钟”特色大课间操深受同学们喜爱。人民网 雷霁摄
爱运动、勤锻炼的氛围也走进了校园和家庭。
在玉溪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附小韵律十分钟”特色大课间操在活泼的韵律中融入了优秀文化历史知识,深受同学们喜爱。除了课间操,学校还拓展延伸体育活动,布置体育作业,让学生带着家长一起参与运动,共建“家健康”。
在玉溪,不仅市民、运动爱好者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空间,近年来各大体育赛事也接踵而至,为玉溪全民运动的氛围再“添一把火”。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玉溪市积极推动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建成云南玉溪高原体育运动中心承接训练活动、举行各类体育赛事并面向公众开放,打造出健康、活力、运动的城市“新名片”。
“今年以来,云南玉溪高原体育运动中心已承接赛事活动49场,其中国家级赛事中甲联赛及足协杯赛事13场、省市级赛事3项,带动人流量28万人次。”玉溪科教创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云介绍。
依托“勤锻炼”“家健康”专项行动,目前玉溪市建成了各类体育场地9458个,面积584.9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平方米。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22年的24.2%提升到2023年的27.8%。
云南玉溪高原体育运动中心的足球训练基地。人民网 雷霁摄
提升健康管理水平
守护安全 健康生活
“您最近是否有按时吃药?身体有哪里不舒服吗?”这样的电话,谢春瑞每天都要打两通,为65岁以上居民或是诊断明确的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以及对身体预防、保健、康复方面的咨询给予回应。
谢春瑞是红塔区玉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在这里,共有16支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家庭医生团队由1名临床医师、1名护士、1名公卫医师、1名中医师和若干名社区党员干部组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服务全覆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红塔区玉兴街道服务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基层卫生服务网底结构薄弱,对于慢病防控工作来说困难与挑战众多。
“对此,我们创新建立起‘党建+管慢病’网格化管理模式,对辖区内慢病患者实现了精准化服务。”玉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孔娅丽说。
孔娅丽介绍,一级网格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街道各社区签订了重点人群体检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动员服务协议,确保服务内容的全面落实;二级网格是社区,设立了健康小屋,为居民提供身高、体重、血压、身体成分分析等多种健康因素自测功能,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与家庭医生进行信息互联互通,便于他们及时对自测异常者进行随访管理;三级网格是商圈、居民小区、小组,设置了健康网格员,定期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摸排,协助做好宣传教育动员工作。
在网格化管理模式下,玉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6支家庭医生团队每月均在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的协同下到包保的社区向辖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1—6月,家庭医生团队为辖区居民共提供上门诊疗768人次、健康咨询指导5762人次、健康体检10705人次,健康宣传96次,为群众提供了“一站式”健康服务。
在红塔区玉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小屋,居民可以进行健康自测。人民网 雷霁摄
将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是一大特色。像谢春瑞一样被纳入家庭医生团队的中医师,为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通过体质辨识,开出健康处方,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
玉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模式是玉溪市创新慢性病管理模式的一个缩影。
玉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管慢病”列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项目,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化医防融合,着力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全市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从2019年11.8%下降至2023年10.8%;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从2019年的83.0%下降至2023年的78.8%。
为提高全市的健康管理水平,玉溪市还通过开展“食安心、除四害”专项行动,使全市食品抽检率、风险分级管理率持续高于标准要求,牢牢守住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建成3个国家级、9个省级慢病防控示范区,“四害”密度管理达到国家C级标准,各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保持全省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