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贵州>地方联播

玉屏朱家场镇:农旅研学激发“强村富民”新动能

2024-10-22 16:34   

近年来,随着“强村富民”行动的深入实施,朱家场镇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休闲为形态,以乡土文化为灵魂,深入挖掘当地生态,农业和文化等资源,延长产业发展链条,全力打造集农事体验、观光旅游和教育科普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新业态,推动农旅研学融合发展,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党建引领明方向 下好农旅研学“先手棋”

紧盯“围绕旅游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朱家场镇以现有资源为载体,做好系统规划,在乡村旅游景点设立服务驿站,将支部服务范围扩宽至旅游景点,推动党支部“保姆式”服务从弱到强转变。

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建立完善村党组织、党员干部与在外乡能人长效联络机制,积极组织开展擂台比武、交流论道等活动,以真情换真心,吸引在外能人返乡投资兴业。

回引退役军人舒爱国返乡打造集教育、休闲体验、餐饮服务、农业生产为一体的农旅研学基地,现已接待研学旅行8万余人次,解决就业100余人次;回引新农人张弦利用茅坡村闲置大棚建设占地2300余平方米的藏红花室内研发培育基地,种植种球150吨,为农旅研学场地扩展打下坚实基础。

融合发展添动能 下好农旅研学“关键棋”

朱家场镇以政务中心和村活动室阵地为依托,将固定场所与游客服务中心功能有机结合,在满足议事协商、文化浸润、便民服务、党群活动等功能的基础上,设置农旅研学服务窗口、惠农直播间、农产品展示区、特色商品卖区、休闲娱乐等区域,完善轮值接待、首问负责等制度,实现“零距离”服务游客“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已解决各类诉求130余件,实现村民游客“只进一扇门,即办所有事”。同时,依托特色展销、快递寄存、惠农直播等服务功能,开辟助农、惠农、便农通道。2024年开展线上惠农直播50余次,共计销售黄桃80万斤、大米75万斤、羊肚菌鲜菇60万斤、干菇6万斤,产值超过3千万元,有效提升了朱家场镇农旅品牌知名度。

以农促旅注活力 下好农旅研学“一盘棋”

借力旅游资源,引导村民将现有房屋、空闲庭院改造为民宿、农家乐,扩大生态庄园、农家乐、民宿规模,由企业主导经营,吸纳村民协助经营或管理,推广“集市展卖+庭院采摘”新营销模式,鼓励沿路群众利用小商品展柜售卖特色美食、手工艺品、农副产品等。

当前,共打造主题民宿庭院10余家,直接带动就业30余人。通过对混寨村村民房屋进行外立面修整、打通上下水、整合部分院落等改造,建设以小桥流水人家为主的乡村小院,打造了集特色产业、稻田文化、产业发展、沿河景观、田园摄影、侗家手工坊于一体的农产品展示农旅融合综合区,带动群众就业1万余人次,形成了“资源共享、产业共建、多领域合作”的协作新局面。(潘泳伶)

近年来,随着“强村富民”行动的深入实施,朱家场镇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休闲为形态,以乡土文化为灵魂,深入挖掘当地生态,农业和文化等资源,延长产业发展链条,全力打造集农事体验、观光旅游和教育科普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新业态,推动农旅研学融合发展,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党建引领明方向 下好农旅研学“先手棋”

紧盯“围绕旅游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朱家场镇以现有资源为载体,做好系统规划,在乡村旅游景点设立服务驿站,将支部服务范围扩宽至旅游景点,推动党支部“保姆式”服务从弱到强转变。

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建立完善村党组织、党员干部与在外乡能人长效联络机制,积极组织开展擂台比武、交流论道等活动,以真情换真心,吸引在外能人返乡投资兴业。

回引退役军人舒爱国返乡打造集教育、休闲体验、餐饮服务、农业生产为一体的农旅研学基地,现已接待研学旅行8万余人次,解决就业100余人次;回引新农人张弦利用茅坡村闲置大棚建设占地2300余平方米的藏红花室内研发培育基地,种植种球150吨,为农旅研学场地扩展打下坚实基础。

融合发展添动能 下好农旅研学“关键棋”

朱家场镇以政务中心和村活动室阵地为依托,将固定场所与游客服务中心功能有机结合,在满足议事协商、文化浸润、便民服务、党群活动等功能的基础上,设置农旅研学服务窗口、惠农直播间、农产品展示区、特色商品卖区、休闲娱乐等区域,完善轮值接待、首问负责等制度,实现“零距离”服务游客“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已解决各类诉求130余件,实现村民游客“只进一扇门,即办所有事”。同时,依托特色展销、快递寄存、惠农直播等服务功能,开辟助农、惠农、便农通道。2024年开展线上惠农直播50余次,共计销售黄桃80万斤、大米75万斤、羊肚菌鲜菇60万斤、干菇6万斤,产值超过3千万元,有效提升了朱家场镇农旅品牌知名度。

以农促旅注活力 下好农旅研学“一盘棋”

借力旅游资源,引导村民将现有房屋、空闲庭院改造为民宿、农家乐,扩大生态庄园、农家乐、民宿规模,由企业主导经营,吸纳村民协助经营或管理,推广“集市展卖+庭院采摘”新营销模式,鼓励沿路群众利用小商品展柜售卖特色美食、手工艺品、农副产品等。

当前,共打造主题民宿庭院10余家,直接带动就业30余人。通过对混寨村村民房屋进行外立面修整、打通上下水、整合部分院落等改造,建设以小桥流水人家为主的乡村小院,打造了集特色产业、稻田文化、产业发展、沿河景观、田园摄影、侗家手工坊于一体的农产品展示农旅融合综合区,带动群众就业1万余人次,形成了“资源共享、产业共建、多领域合作”的协作新局面。(潘泳伶)

(责任编辑:潘佳倩)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