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9 10:35 人民网-云南频道 作者:李发兴 尹馨 王婷 侯维静
“这是我的阿爸
我一年里有半年都见不到他
因为他在离星星很近的地方”
“有一天,光一闪而过
在阿爸的眼里烫了一个洞
从此藏下了星星”
视频来源: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办公室
近日
迪庆香格里拉
9岁小朋友巴桑顿珠
写给警察父亲的作文
![]()
巴桑顿珠写的作文。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办公室供图
被妈妈发到了朋友圈
看哭了众人
![]()
鲁茸取扎妻子发布的朋友圈。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办公室供图
巴桑顿珠的父亲鲁茸取扎
是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公安局
东旺派出所所长
![]()
鲁茸取扎曾是特警狙击手,这是他正在训练中。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办公室供图
2015年曾是特警狙击手的他
在一次训练过程中意外受伤
导致右耳创伤性耳膜穿孔
右眼被弹片划伤
在眼球缝合三针之后
他眼前总会有一个模糊的形状
当孩子心疼地问起父亲时
鲁茸取扎开玩笑地说
“爸爸的眼里长了一颗星星”
也正是因为这次受伤
让他不得不结束了特警生涯
2022年
鲁茸取扎来到了香格里拉市东旺乡
和战友们一起
守候在海拔4800米的雪峰上
“最开始住在石头垒的屋子
后面才有了帐篷”
![]()
在鲁茸取扎的回忆中
从最近的大本营到巡逻执勤点
要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
越过坡度超40度的草甸
每天的平均巡逻步数达30000步
东旺乡河谷山脉纵横分布
4000米以上地区
氧气稀薄、常年下雪
成了无人区
雪山上盛产虫草和松茸
每年一到采挖季节
老百姓们都会举家“迁徙式”上山采挖
而鲁茸取扎和战友们一起
开始长达半年的“伴随式”驻山执勤
护送上山的百姓
民警们每天在山顶雪线
徒步巡逻10多公里
齐腰的雪地难以行走
![]()
他们打滚前行
苍茫的高峰白雪皑皑
他们融雪煮水
啃冻硬的糌粑充饥
鲁茸取扎和战友们一起
连续多年开展采挖季执勤工作
雪山徒步巡逻里程310余公里
开展寻找走失家畜等服务工作120余次
进行安全普法宣传280余次
实现了辖区无重大矛盾纠纷
虫草松茸交易诈骗“零发案”
低海拔的河谷地段
虽然气候稍暖
但道路却让人胆战心惊
东旺主道“滇川通道”
临山、临崖、临江
“路是从悬崖上凿出来的”
“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心在嗓子眼里跳”
这是战友们对这段道路的描述
近年来区域旅游走红
自驾滇川通道人数增多
但因路况不熟
游客被困警情攀升
“守路”成了派出所一项重要工作
![]()
鲁茸取扎到群众家里家访。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办公室供图
夏季
洪涝、滚石、山体滑坡灾害隐患大
民警时常冒着生命危险
转移群众、清理落石、运送物资
几趟下来
眼耳口鼻里全是泥沙
浑身都“土到掉渣”
冬季
道路湿滑结冰
派出所又要抗冰保通、疏导劝返等
2023年12月
3名游客被困在海拔4500米的大雪山路段
鲁茸取扎带队赶往救援
途中警车多次打滑
民警们边自救边前进
经4个多小时的挖雪、推车
全员平安获救
到东旺工作至今
鲁茸取扎完成应急救援工作40多次
救出群众60余人
收到锦旗11面
实现较大交通事故“零发生”
“鲁茸取扎”这个名字
有“心地善良、雷厉风行”之意
成为社区民警后
鲁茸取扎对待辖区群众和外地游客
像暖心大哥哥一样
他电话“7×24”开机
再远再晚都“随叫随到”
久而久之
当地老百姓都习惯叫他
“阿吾取扎”(藏语“哥哥”的意思)。
雪域高原的天气变化得极快
从晴空万里到暴雨冰雹
也就几秒钟的时间
在巡逻的路上
他们会经常遇到紧急求助
有时是群众被困在雪地里
有时是牛羊牲畜因暴雪迷路
每次夜晚雪峰救援
![]()
驻山执勤的民警辅警们会打着手电筒
背着应急物资
在漫长的雪线上来回搜救
远远看上去
就像雪峰上的“星星”
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们为
“戛玛派出所”
(“戛玛”是藏语“星星”的意思)
采挖路上
见到穿着警服的警察
老百姓们会做出掌心向上的动作
把“尊贵和感谢”送给他们
鲁茸取扎由衷感慨:
“你把老百姓护在心里
老百姓把你捧在手上”
![]()
鲁茸取扎。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办公室供图
所以在9岁的巴桑顿珠笔下
父亲和他的战友
成为了守护在雪峰上的“星星”
“星星很小,但装得下4800米的雪峰
星星不大但可以记住
阿尼(爷爷)阿佳(奶奶)
脸上的笑容”
“这是我的阿爸
我一年里有半年都见不到他
因为他在离星星很近的地方”
“有一天,光一闪而过
在阿爸的眼里烫了一个洞
从此藏下了星星”
视频来源: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办公室
近日
迪庆香格里拉
9岁小朋友巴桑顿珠
写给警察父亲的作文
![]()
巴桑顿珠写的作文。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办公室供图
被妈妈发到了朋友圈
看哭了众人
![]()
鲁茸取扎妻子发布的朋友圈。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办公室供图
巴桑顿珠的父亲鲁茸取扎
是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公安局
东旺派出所所长
![]()
鲁茸取扎曾是特警狙击手,这是他正在训练中。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办公室供图
2015年曾是特警狙击手的他
在一次训练过程中意外受伤
导致右耳创伤性耳膜穿孔
右眼被弹片划伤
在眼球缝合三针之后
他眼前总会有一个模糊的形状
当孩子心疼地问起父亲时
鲁茸取扎开玩笑地说
“爸爸的眼里长了一颗星星”
也正是因为这次受伤
让他不得不结束了特警生涯
2022年
鲁茸取扎来到了香格里拉市东旺乡
和战友们一起
守候在海拔4800米的雪峰上
“最开始住在石头垒的屋子
后面才有了帐篷”
![]()
在鲁茸取扎的回忆中
从最近的大本营到巡逻执勤点
要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
越过坡度超40度的草甸
每天的平均巡逻步数达30000步
东旺乡河谷山脉纵横分布
4000米以上地区
氧气稀薄、常年下雪
成了无人区
雪山上盛产虫草和松茸
每年一到采挖季节
老百姓们都会举家“迁徙式”上山采挖
而鲁茸取扎和战友们一起
开始长达半年的“伴随式”驻山执勤
护送上山的百姓
民警们每天在山顶雪线
徒步巡逻10多公里
齐腰的雪地难以行走
![]()
他们打滚前行
苍茫的高峰白雪皑皑
他们融雪煮水
啃冻硬的糌粑充饥
鲁茸取扎和战友们一起
连续多年开展采挖季执勤工作
雪山徒步巡逻里程310余公里
开展寻找走失家畜等服务工作120余次
进行安全普法宣传280余次
实现了辖区无重大矛盾纠纷
虫草松茸交易诈骗“零发案”
低海拔的河谷地段
虽然气候稍暖
但道路却让人胆战心惊
东旺主道“滇川通道”
临山、临崖、临江
“路是从悬崖上凿出来的”
“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心在嗓子眼里跳”
这是战友们对这段道路的描述
近年来区域旅游走红
自驾滇川通道人数增多
但因路况不熟
游客被困警情攀升
“守路”成了派出所一项重要工作
![]()
鲁茸取扎到群众家里家访。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办公室供图
夏季
洪涝、滚石、山体滑坡灾害隐患大
民警时常冒着生命危险
转移群众、清理落石、运送物资
几趟下来
眼耳口鼻里全是泥沙
浑身都“土到掉渣”
冬季
道路湿滑结冰
派出所又要抗冰保通、疏导劝返等
2023年12月
3名游客被困在海拔4500米的大雪山路段
鲁茸取扎带队赶往救援
途中警车多次打滑
民警们边自救边前进
经4个多小时的挖雪、推车
全员平安获救
到东旺工作至今
鲁茸取扎完成应急救援工作40多次
救出群众60余人
收到锦旗11面
实现较大交通事故“零发生”
“鲁茸取扎”这个名字
有“心地善良、雷厉风行”之意
成为社区民警后
鲁茸取扎对待辖区群众和外地游客
像暖心大哥哥一样
他电话“7×24”开机
再远再晚都“随叫随到”
久而久之
当地老百姓都习惯叫他
“阿吾取扎”(藏语“哥哥”的意思)。
雪域高原的天气变化得极快
从晴空万里到暴雨冰雹
也就几秒钟的时间
在巡逻的路上
他们会经常遇到紧急求助
有时是群众被困在雪地里
有时是牛羊牲畜因暴雪迷路
每次夜晚雪峰救援
![]()
驻山执勤的民警辅警们会打着手电筒
背着应急物资
在漫长的雪线上来回搜救
远远看上去
就像雪峰上的“星星”
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们为
“戛玛派出所”
(“戛玛”是藏语“星星”的意思)
采挖路上
见到穿着警服的警察
老百姓们会做出掌心向上的动作
把“尊贵和感谢”送给他们
鲁茸取扎由衷感慨:
“你把老百姓护在心里
老百姓把你捧在手上”
![]()
鲁茸取扎。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办公室供图
所以在9岁的巴桑顿珠笔下
父亲和他的战友
成为了守护在雪峰上的“星星”
“星星很小,但装得下4800米的雪峰
星星不大但可以记住
阿尼(爷爷)阿佳(奶奶)
脸上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