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1 08:39 人民网-云南频道 作者: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
走进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以勒高铁站附近的五金高新产业园,一排排宽敞整洁的现代化厂房内,工人们正熟练地切割、打磨、包装,一件件五金产品从正在“成长”的中国西南五金城里生产而出;繁忙的流水线上,随着缝纫机“嗒嗒”声不断,一件件防晒服从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走向全国。生活在乌蒙山深处的人们,正用勤劳的双手织就幸福新生活……
昔日东南飞,今朝雁归来。镇雄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梳理“家底”、盘活资源、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制定一揽子利好政策,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
云南镇雄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生产线上忙碌的工人。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东风西渐产业兴
镇雄位于滇、川、黔三省交界处,总人口171万人,是云南省人口第一大县。截至2024年10月,全县有农村劳动力79.19万人,转移就业70.09万人,转移率高达88.51%,其中过半人数前往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
经过多年发展,“打工经济”不仅促进镇雄人民增收致富,还带动起“镇雄五金工”“镇雄缝纫工”“镇雄水晶工”等响当当的劳务品牌。
云南博将府门业总经理王永伟在浙江永康深耕门业近20年,他分享,“春节期间,如果镇雄老乡们选择过完正月十五再返岗,永康的工厂只能等到正月二十再开工。”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永康门业对十万“镇雄五金工”的高度依赖。
云南镇雄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的车间内一派繁忙。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东风西渐,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大量的人力和熟练的工人成了镇雄县的独特优势。”云南镇雄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胡立介绍,摸清“家底”后,镇雄积极回引落地相关劳动密集型主导产业,蓄力建设五金高新产业园和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采取能人带动、产业集聚、政策扶持等措施,有序回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有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我们和园区今年3月1日签约,12日就投产,‘镇雄速度’让我这个镇雄人都吃惊,也看到了家乡努力发展的决心。”云南艺心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勋早年间在浙江义乌、金华等地的服装行业打拼,如今公司规模上亿元。“而且镇雄的务工人员多,开工前园区帮我们很快就招到了200多个工人,在浙江起码得3个月以上。”他说。
镇雄县五德镇山水涧织布车间,为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提供灵活就业机会。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随着近年来昭通市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镇雄不再被大山阻隔,物流很方便,服务半径可大可小。”胡立介绍,镇雄处在三省交界地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上,成贵高铁和叙毕铁路均途经镇雄县以勒镇并设站,宜毕高速、镇七高速在此交会,客货运流畅,真正四通八达。
“人力成本低、生产成本低、招商政策好,我们目前成本比在浙江低了百分之十五到二十。”胡勋在镇雄的服装厂高峰产值能达到8000万元以上,提供400余个就业岗位。而今,镇雄的物流交通越来越方便,他对前景很是看好。
眼下,纺织园区建设正忙,三期全面建成投运后,预计直接吸纳就业1.2万人,间接带动就业3.6万人,年产值达18亿元以上。即将于今年底完成全部建设的五金高新产业园,已完成12家企业组团式入驻,其中6家的负责人为镇雄籍返乡创业青年,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从“1”到“N”,百亿级西南五金产业集群正在这里崛起。
镇雄,一个乌蒙山区的人口大县,正从“打工经济”奋力迈向“创业经济”。
起步中的云南镇雄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产销联动一体发展
走进五金高新产业园,一座座厂房内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盛尊门窗负责人吴长春穿梭于各个工序盯紧质量,别看他是“90后”,返乡创业前,在浙江永康从事铝合金门窗加工生产已有十余年,是一家公司的合伙人,从技术、销售到外贸,每个环节他都了然于胸。
4年前,吴长春参加了几次由返乡创业服务站组织的宣讲会,最终一口气带着11个镇雄籍五金工人返乡,投入到建设家乡的热潮中。“我们有技术、有设备、有渠道、有市场、有人才,没有理由不投入西南五金市场这片蓝海。”
宽敞整洁的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迎头赶上产业转移的难逢机遇,吴长春还有自己的打算。东部产业成熟度高,但普遍存在设备老化,西部的“后生”尽管起步晚,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之设备先进、区域资源人力成本等优势,发展速度不可小视。“先以本地市场养活企业,我们接下来一定要开拓南亚东南亚的市场。”曾做过销售冠军的吴长春很有信心。
这样的底气,也来源于五金高新产业园意在成长为“中国西南五金城”的目标。胡立介绍,镇雄定下“三年打基础、五年延链条、十年成集群”的发展规划,先以智能门窗、锁具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为突破口,重点引进建筑五金及其上下游配套产业,其次发展“功能五金、基础五金、智能五金”等五金制品生产加工,最终要完成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五金高新产业集群,同步完成吸纳10万人返乡就业。
镇雄还引进五金行业龙头天津亿联集团在县城新城区建设了镇雄亿联国际商贸城,目前入驻商户486家,其中322家为返乡创业商户,去年营销额达12亿元,二期项目即将完工,在县城实现了“前店后厂”,形成产销联动一体发展格局。
东部需要新的空间,西部需要新的机遇,产业对接转移要想实现“双向奔赴”,园区化、链条化、集群化是镇雄接下来的重要发力方向。
十万“镇雄五金工”是发展五金高新产业集群的底气。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写好“产城人”融合发展文章
“你看我的手速多快!”艺心服饰生产线上,吉庆仙热情地展示。她有3个孩子,目前都在县城读书,作为一名陪读妈妈,过去十多年的生活一直是围着孩子转,家庭收入全靠丈夫一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如今,工厂开在“家门口”,孩子白天去上学,她就来上班,一个月能拿4000多元。“明年最小的孩子读初中住校了,我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了,工资最少也有6000元呢。”
“姐,拉链到了吗?”吉庆仙问组长杨敏。杨敏是一名“归雁”,2019年以前一直和丈夫在浙江的服装厂务工,收入不多不少,刚好够一家人的生活。她坚持把2个孩子带在身边,虽然避免了留守儿童的问题,却发现孩子始终融入不了当地的学校生活,每天一上学就眉头紧皱。
“镇雄人都注重教育,现在有了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这样的优质学校,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举家搬回镇雄县城。”孩子是眼见着开心了,夫妻俩虽然一个在幼儿园上班,一个在附近工地打零工,但每个月生活开支也得计算着来。
今年春节,杨敏偶然看到服装厂招人,两口子一起进厂上班,不仅过上早九晚六的生活,收入加起来1万多元,比之前翻了一番,还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她在家乡不仅有归属感,还找到了安全感。
吉庆仙(坐)和杨敏(站)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从“往外输”到“往回引”,在吸引返乡创业的关键阶段,镇雄县出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方案、《镇雄县“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镇雄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施方案》等,持续强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打造“镇好就业”“镇好创业”劳务服务品牌,用一流的营商环境和贴心的服务,为“雁归来潮涌动”保驾护航。
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
镇雄的百亿级西南五金产业集群和纺织服装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千亿级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正在起步;紧盯2025年建成50万人中等城市目标,目前成功回引4.36万人返乡创业就业,加快推进镇雄县城和以勒“陆港新城”新通道建设速度;依托“镇彝威”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
镇雄“产城人”的融合发展不但让产业结构实现了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镇雄,这个昔日的贫困大县正蹄疾步稳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走进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以勒高铁站附近的五金高新产业园,一排排宽敞整洁的现代化厂房内,工人们正熟练地切割、打磨、包装,一件件五金产品从正在“成长”的中国西南五金城里生产而出;繁忙的流水线上,随着缝纫机“嗒嗒”声不断,一件件防晒服从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走向全国。生活在乌蒙山深处的人们,正用勤劳的双手织就幸福新生活……
昔日东南飞,今朝雁归来。镇雄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梳理“家底”、盘活资源、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制定一揽子利好政策,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
云南镇雄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生产线上忙碌的工人。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东风西渐产业兴
镇雄位于滇、川、黔三省交界处,总人口171万人,是云南省人口第一大县。截至2024年10月,全县有农村劳动力79.19万人,转移就业70.09万人,转移率高达88.51%,其中过半人数前往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
经过多年发展,“打工经济”不仅促进镇雄人民增收致富,还带动起“镇雄五金工”“镇雄缝纫工”“镇雄水晶工”等响当当的劳务品牌。
云南博将府门业总经理王永伟在浙江永康深耕门业近20年,他分享,“春节期间,如果镇雄老乡们选择过完正月十五再返岗,永康的工厂只能等到正月二十再开工。”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永康门业对十万“镇雄五金工”的高度依赖。
云南镇雄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的车间内一派繁忙。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东风西渐,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大量的人力和熟练的工人成了镇雄县的独特优势。”云南镇雄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胡立介绍,摸清“家底”后,镇雄积极回引落地相关劳动密集型主导产业,蓄力建设五金高新产业园和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采取能人带动、产业集聚、政策扶持等措施,有序回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有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我们和园区今年3月1日签约,12日就投产,‘镇雄速度’让我这个镇雄人都吃惊,也看到了家乡努力发展的决心。”云南艺心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勋早年间在浙江义乌、金华等地的服装行业打拼,如今公司规模上亿元。“而且镇雄的务工人员多,开工前园区帮我们很快就招到了200多个工人,在浙江起码得3个月以上。”他说。
镇雄县五德镇山水涧织布车间,为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提供灵活就业机会。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随着近年来昭通市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镇雄不再被大山阻隔,物流很方便,服务半径可大可小。”胡立介绍,镇雄处在三省交界地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上,成贵高铁和叙毕铁路均途经镇雄县以勒镇并设站,宜毕高速、镇七高速在此交会,客货运流畅,真正四通八达。
“人力成本低、生产成本低、招商政策好,我们目前成本比在浙江低了百分之十五到二十。”胡勋在镇雄的服装厂高峰产值能达到8000万元以上,提供400余个就业岗位。而今,镇雄的物流交通越来越方便,他对前景很是看好。
眼下,纺织园区建设正忙,三期全面建成投运后,预计直接吸纳就业1.2万人,间接带动就业3.6万人,年产值达18亿元以上。即将于今年底完成全部建设的五金高新产业园,已完成12家企业组团式入驻,其中6家的负责人为镇雄籍返乡创业青年,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从“1”到“N”,百亿级西南五金产业集群正在这里崛起。
镇雄,一个乌蒙山区的人口大县,正从“打工经济”奋力迈向“创业经济”。
起步中的云南镇雄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产销联动一体发展
走进五金高新产业园,一座座厂房内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盛尊门窗负责人吴长春穿梭于各个工序盯紧质量,别看他是“90后”,返乡创业前,在浙江永康从事铝合金门窗加工生产已有十余年,是一家公司的合伙人,从技术、销售到外贸,每个环节他都了然于胸。
4年前,吴长春参加了几次由返乡创业服务站组织的宣讲会,最终一口气带着11个镇雄籍五金工人返乡,投入到建设家乡的热潮中。“我们有技术、有设备、有渠道、有市场、有人才,没有理由不投入西南五金市场这片蓝海。”
宽敞整洁的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迎头赶上产业转移的难逢机遇,吴长春还有自己的打算。东部产业成熟度高,但普遍存在设备老化,西部的“后生”尽管起步晚,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之设备先进、区域资源人力成本等优势,发展速度不可小视。“先以本地市场养活企业,我们接下来一定要开拓南亚东南亚的市场。”曾做过销售冠军的吴长春很有信心。
这样的底气,也来源于五金高新产业园意在成长为“中国西南五金城”的目标。胡立介绍,镇雄定下“三年打基础、五年延链条、十年成集群”的发展规划,先以智能门窗、锁具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为突破口,重点引进建筑五金及其上下游配套产业,其次发展“功能五金、基础五金、智能五金”等五金制品生产加工,最终要完成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五金高新产业集群,同步完成吸纳10万人返乡就业。
镇雄还引进五金行业龙头天津亿联集团在县城新城区建设了镇雄亿联国际商贸城,目前入驻商户486家,其中322家为返乡创业商户,去年营销额达12亿元,二期项目即将完工,在县城实现了“前店后厂”,形成产销联动一体发展格局。
东部需要新的空间,西部需要新的机遇,产业对接转移要想实现“双向奔赴”,园区化、链条化、集群化是镇雄接下来的重要发力方向。
十万“镇雄五金工”是发展五金高新产业集群的底气。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写好“产城人”融合发展文章
“你看我的手速多快!”艺心服饰生产线上,吉庆仙热情地展示。她有3个孩子,目前都在县城读书,作为一名陪读妈妈,过去十多年的生活一直是围着孩子转,家庭收入全靠丈夫一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如今,工厂开在“家门口”,孩子白天去上学,她就来上班,一个月能拿4000多元。“明年最小的孩子读初中住校了,我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了,工资最少也有6000元呢。”
“姐,拉链到了吗?”吉庆仙问组长杨敏。杨敏是一名“归雁”,2019年以前一直和丈夫在浙江的服装厂务工,收入不多不少,刚好够一家人的生活。她坚持把2个孩子带在身边,虽然避免了留守儿童的问题,却发现孩子始终融入不了当地的学校生活,每天一上学就眉头紧皱。
“镇雄人都注重教育,现在有了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这样的优质学校,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举家搬回镇雄县城。”孩子是眼见着开心了,夫妻俩虽然一个在幼儿园上班,一个在附近工地打零工,但每个月生活开支也得计算着来。
今年春节,杨敏偶然看到服装厂招人,两口子一起进厂上班,不仅过上早九晚六的生活,收入加起来1万多元,比之前翻了一番,还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她在家乡不仅有归属感,还找到了安全感。
吉庆仙(坐)和杨敏(站)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从“往外输”到“往回引”,在吸引返乡创业的关键阶段,镇雄县出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方案、《镇雄县“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镇雄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施方案》等,持续强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打造“镇好就业”“镇好创业”劳务服务品牌,用一流的营商环境和贴心的服务,为“雁归来潮涌动”保驾护航。
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
镇雄的百亿级西南五金产业集群和纺织服装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千亿级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正在起步;紧盯2025年建成50万人中等城市目标,目前成功回引4.36万人返乡创业就业,加快推进镇雄县城和以勒“陆港新城”新通道建设速度;依托“镇彝威”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
镇雄“产城人”的融合发展不但让产业结构实现了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镇雄,这个昔日的贫困大县正蹄疾步稳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