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云南>国内

乘“数”而上 新发展动能澎湃

2024-10-31 08:26 中国青年报  

从进工厂“打工”的各类机器人,到人类生活衣食住行的AI助手;从助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近半个世纪前把智能模拟纳入国家研究计划的中国,正经历着千行百业乘“数”而上。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中国累计建成62座“灯塔工厂”,占全球4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4)》显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覆盖49个国民经济大类,5G行业应用已融入76个国民经济大类,“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4万个。

“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日益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结构优化、换挡升级的重要引擎。”在近日于郑州举行的2024中国算力大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分享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算力方面的数据:我国工业、教育、医疗、能源等多领域算力应用项目超过1.3万个,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7,创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46个。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算力总规模目前位居全球第二。一个直观的案例是,我国“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每天完成超两万项计算任务,服务来自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累计9000余家重点科研、企业和政府机构,支撑取得超5000项突出创新成果,全面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委书记、天河超级计算机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近日撰文分析称,超级计算以其强大的算力优势,为重大创新突破、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等提供强大动力,广泛赋能千行百业,成为大到可以计算宇宙形成演化、小到能够模拟原子组合的“算天、算地、算人”的“国之重器”。

装备制造、油气能源、气象环保……多领域的场景应用离不开中国超算的仿真能力,数字经济也成为多年来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独特注脚,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培根认为,今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从物理空间走向孪生空间。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上,李培根表示,智能工厂应该是充分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工厂。数字孪生不仅仅是产品、设备的数字孪生,还包括车间、工厂,以及供应链的数字孪生。

在数字孪生技术的探索上,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海水务”)的工程设计团队就通过合作实现了“云”治水,用一张大屏实时管理100多个工地、6000多名建筑工人,并进行危险识别提醒。

“任何一个工点进展,上万台设备的施工数据,甚至当天的水质情况,都一目了然。”腾讯数字孪生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技术团队管理的是冷水机组、阀门泵站等设备,而在粤海水务承建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该团队管理的是盾构、塔吊,“虽然形态不一样,但是管理逻辑和数字化技术是相通的”。

更深度的数实融合,让提质增效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数字”也在为更多青年的职业未来赋能。自从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首次标注97个“数字职业”以来,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职业开启人才发展新赛道。

今年7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最新一批19个新职业,其中“数字职业”有9个。获得职业认可的就有从事用户增长运营工作的95后朱依凡,她曾是一家门店的服装导购,因为擅长聊微信,她逐步晋升为某母婴品牌湖北分部数字化运营经理。此前,她曾因为将顾客按孩子的年龄层加入不同社群以分享不同活动等操作,使门店业绩在半年内翻番。一家餐饮品牌的店长也坦言,一个店长的能力有限,但是有了数字化工具和技能,“对餐厅来说,我的能力就是无限”。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23数字生态青年就业创业发展报告》显示,数字平台凭借网络普及推广、数字技术助力、进入门槛较低、从业条件便利等优势,吸纳大量劳动者进入就业创业,产生了就业创业的集聚效应。由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等构成的数字生态,2022年就业收入机会达到5017.3万个,较上年增长8.6%。(朱彩云)

从进工厂“打工”的各类机器人,到人类生活衣食住行的AI助手;从助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近半个世纪前把智能模拟纳入国家研究计划的中国,正经历着千行百业乘“数”而上。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中国累计建成62座“灯塔工厂”,占全球4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4)》显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覆盖49个国民经济大类,5G行业应用已融入76个国民经济大类,“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4万个。

“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日益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结构优化、换挡升级的重要引擎。”在近日于郑州举行的2024中国算力大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分享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算力方面的数据:我国工业、教育、医疗、能源等多领域算力应用项目超过1.3万个,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7,创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46个。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算力总规模目前位居全球第二。一个直观的案例是,我国“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每天完成超两万项计算任务,服务来自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累计9000余家重点科研、企业和政府机构,支撑取得超5000项突出创新成果,全面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委书记、天河超级计算机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近日撰文分析称,超级计算以其强大的算力优势,为重大创新突破、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等提供强大动力,广泛赋能千行百业,成为大到可以计算宇宙形成演化、小到能够模拟原子组合的“算天、算地、算人”的“国之重器”。

装备制造、油气能源、气象环保……多领域的场景应用离不开中国超算的仿真能力,数字经济也成为多年来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独特注脚,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培根认为,今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从物理空间走向孪生空间。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上,李培根表示,智能工厂应该是充分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工厂。数字孪生不仅仅是产品、设备的数字孪生,还包括车间、工厂,以及供应链的数字孪生。

在数字孪生技术的探索上,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海水务”)的工程设计团队就通过合作实现了“云”治水,用一张大屏实时管理100多个工地、6000多名建筑工人,并进行危险识别提醒。

“任何一个工点进展,上万台设备的施工数据,甚至当天的水质情况,都一目了然。”腾讯数字孪生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技术团队管理的是冷水机组、阀门泵站等设备,而在粤海水务承建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该团队管理的是盾构、塔吊,“虽然形态不一样,但是管理逻辑和数字化技术是相通的”。

更深度的数实融合,让提质增效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数字”也在为更多青年的职业未来赋能。自从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首次标注97个“数字职业”以来,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职业开启人才发展新赛道。

今年7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最新一批19个新职业,其中“数字职业”有9个。获得职业认可的就有从事用户增长运营工作的95后朱依凡,她曾是一家门店的服装导购,因为擅长聊微信,她逐步晋升为某母婴品牌湖北分部数字化运营经理。此前,她曾因为将顾客按孩子的年龄层加入不同社群以分享不同活动等操作,使门店业绩在半年内翻番。一家餐饮品牌的店长也坦言,一个店长的能力有限,但是有了数字化工具和技能,“对餐厅来说,我的能力就是无限”。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23数字生态青年就业创业发展报告》显示,数字平台凭借网络普及推广、数字技术助力、进入门槛较低、从业条件便利等优势,吸纳大量劳动者进入就业创业,产生了就业创业的集聚效应。由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等构成的数字生态,2022年就业收入机会达到5017.3万个,较上年增长8.6%。(朱彩云)

(责任编辑:木胜玉)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