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江苏>民生

1-9月江苏城镇新增就业107.8万人 占全国总量超1/10

2024-11-04 07:03   

今年以来,江苏一系列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落地落实,共同促进了就业市场的回暖。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今年1-9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7.8万人,同比增长4.5%,占全国总量超过1/10。

金秋十月,揽才恰逢其时。10月26号,江苏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工信厅联合13个设区市相关部门,携180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分别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成功举办2024年度江苏省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高质量项目、高价值资本“四对接”活动。这是江苏省连续第十年组团赴京开展“四对接”专项引才活动,相较往年参会规模更大、优质岗位更多、人才待遇更优。

全省13个设区市常委组织部长、部分省属企业董事长和高校院所党委书记、校长亲自带队,有的直接上阵“带岗”,成为此次专场招聘的一大亮点。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会清介绍:“我们带来了15个应届生的岗位,包括5个博士、10个硕士岗位。在清北专场招聘会上,硕士生的薪酬是30万左右。博士生如果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工作,薪酬可以高达40万—60万。”

为吸引青年人才,“四对接”活动中不少高校院所拿出实打实的编制和“安家费”,对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现场面议,实行上不封顶的协议薪酬制。满满的诚意,也让不少青年学子将江苏作为就业首选地。清华大学在读博士朱达的专业研究方向是储能二次电池,江苏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电池产业集群丰富,对朱达有很强的吸引力。他表示,希望前往江苏,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当前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等趋势对就业的影响逐步加深,不同行业招聘需求波动明显。一方面,部分传统行业因转型升级压力而规模缩减,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崛起催生了一系列新职业新岗位,为广大毕业生开辟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针对这一人才市场的新变化,东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顾欣表示,高校作为城市发展的人才“蓄水池”,必须及时应变,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与学生特点,全力做好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指导工作,构建起校内外联动的服务支撑体系。

顾欣告诉记者,学生对于高质量就业的认识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更加注重职业的稳定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从供需两端来看,高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聚焦新兴业态和企业的新需求来培养人才。在“需”的方面,深入分析市场动态,把握企业用人趋势,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在“供”的方面,可以通过“访企拓岗”“万企进校园”等活动,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有机结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江苏作为新经济形态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近440万人,就业规模已占就业人口总量的9%。如何培育好这个新的就业增长点至关重要。

10月28日,南通市江海新才学院2024年开学典礼在南通开放大学举行,104名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成为新一批学员。据了解,南通市于2022年启动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助新成才”计划,依托南通开放大学,专门成立“新才学院”,提供专科、本科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1+N”培训。南通开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高晓云介绍:“学校对成绩合格、顺利毕业的学员还将给予学费补贴。希望他们在两年半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的提升。学校会免费提供一些技能培训,帮助新业态就业群体实现工作的转型,由不稳定的工作转变为更加稳定的工作。”

稳就业,稳住市场主体是关键。9月末,江苏企业用工登记总量2093万人,同比增加5.4万人,其中制造业企业用工增加16万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就业质量研究中心主任方长春认为,要推动现代产业发展与就业良性互动,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他表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就业形势总体向好。但是在特定时期,要充分考虑产业布局对就业的影响,包括技术升级、结构的转型等。新质生产力发展涉及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其中劳动力是很重要的生产要素。优化人力资源的供给、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非常关键。

(彭迪帆 刘正则 南通台 淮安台 编辑/郭晶晶)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今年以来,江苏一系列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落地落实,共同促进了就业市场的回暖。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今年1-9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7.8万人,同比增长4.5%,占全国总量超过1/10。

金秋十月,揽才恰逢其时。10月26号,江苏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工信厅联合13个设区市相关部门,携180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分别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成功举办2024年度江苏省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高质量项目、高价值资本“四对接”活动。这是江苏省连续第十年组团赴京开展“四对接”专项引才活动,相较往年参会规模更大、优质岗位更多、人才待遇更优。

全省13个设区市常委组织部长、部分省属企业董事长和高校院所党委书记、校长亲自带队,有的直接上阵“带岗”,成为此次专场招聘的一大亮点。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会清介绍:“我们带来了15个应届生的岗位,包括5个博士、10个硕士岗位。在清北专场招聘会上,硕士生的薪酬是30万左右。博士生如果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工作,薪酬可以高达40万—60万。”

为吸引青年人才,“四对接”活动中不少高校院所拿出实打实的编制和“安家费”,对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现场面议,实行上不封顶的协议薪酬制。满满的诚意,也让不少青年学子将江苏作为就业首选地。清华大学在读博士朱达的专业研究方向是储能二次电池,江苏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电池产业集群丰富,对朱达有很强的吸引力。他表示,希望前往江苏,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当前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等趋势对就业的影响逐步加深,不同行业招聘需求波动明显。一方面,部分传统行业因转型升级压力而规模缩减,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崛起催生了一系列新职业新岗位,为广大毕业生开辟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针对这一人才市场的新变化,东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顾欣表示,高校作为城市发展的人才“蓄水池”,必须及时应变,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与学生特点,全力做好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指导工作,构建起校内外联动的服务支撑体系。

顾欣告诉记者,学生对于高质量就业的认识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更加注重职业的稳定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从供需两端来看,高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聚焦新兴业态和企业的新需求来培养人才。在“需”的方面,深入分析市场动态,把握企业用人趋势,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在“供”的方面,可以通过“访企拓岗”“万企进校园”等活动,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有机结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江苏作为新经济形态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近440万人,就业规模已占就业人口总量的9%。如何培育好这个新的就业增长点至关重要。

10月28日,南通市江海新才学院2024年开学典礼在南通开放大学举行,104名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成为新一批学员。据了解,南通市于2022年启动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助新成才”计划,依托南通开放大学,专门成立“新才学院”,提供专科、本科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1+N”培训。南通开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高晓云介绍:“学校对成绩合格、顺利毕业的学员还将给予学费补贴。希望他们在两年半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的提升。学校会免费提供一些技能培训,帮助新业态就业群体实现工作的转型,由不稳定的工作转变为更加稳定的工作。”

稳就业,稳住市场主体是关键。9月末,江苏企业用工登记总量2093万人,同比增加5.4万人,其中制造业企业用工增加16万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就业质量研究中心主任方长春认为,要推动现代产业发展与就业良性互动,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他表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就业形势总体向好。但是在特定时期,要充分考虑产业布局对就业的影响,包括技术升级、结构的转型等。新质生产力发展涉及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其中劳动力是很重要的生产要素。优化人力资源的供给、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非常关键。

(彭迪帆 刘正则 南通台 淮安台 编辑/郭晶晶)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责任编辑:张鑫)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