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北京

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发布天工开源计划

2024-11-12 15:31   

人民网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池梦蕊)11月11日,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召开天工开源发布会,对外公布创新中心成立一年以来取得的建设成就,并就已有技术成果面向行业陆续开源开放,推动具身智能加快落地。

国家地方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于2023年11月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是国内首家聚焦于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应用生态建设的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由优必选、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亦庄机器人平台公司等企业联合组建,致力于成为具身智能领域的行业资源组织者、产业发展培育者、落地应用推动者,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示范高地。

创新中心旨在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圈,涵盖关键技术及产品开源开放、产学研协同技术攻关、行业标准体系制定、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合作落地、具身智能机器人俱乐部及面向全球征集人形机器人参加马拉松比赛等多项内容,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的闭环。

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表示,自10月正式升级为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后,作为引领具身智能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的关键平台,创新中心将专注于解决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持续迭代推出全球领先的标志性创新产品,创建繁荣的具身智能产业生态体系。

当前,创新中心正围绕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多能具身智能体平台“开物”加速技术突破。基于全身协同智能小脑平台,“天工”实测平均时速可达每小时10公里,最高奔跑速度已提升至全球领先的每小时12公里。“天工”还可在斜坡、楼梯、草地、碎石、沙地多种复杂泛化地形中实现平稳移动;多能具身智能体平台“开物”包含AI大模型驱动任务规划的具身大脑和以数据驱动的端到端技能执行具身小脑,具备一脑多机、一脑多能的能力,未来将拥有200万条机器人轨迹数据,适配超20个以上机器人本体,实现具身能力开发时间降低90%。数据生态方面,创新中心数据采集涵盖6类本体7大典型场景,日产数据已达10TB。

作为具身智能研究的基础底座,高性能、可拓展的通用本体平台是技术突破的“刚需”。此次发布会上,天工开源计划正式落地,创新中心将联合全球高校、科研院所、集成商等具备人形机器人二次开发能力的机构,共同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开源开放社区。创新中心已开放“天工”软件开发文档、结构设计文档,年底将开源天工结构图纸、软件架构、电气系统等内容,数据集、运动控制训练框架等方面也将陆续开放开源。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优必选等首批合作伙伴,将通过课题申报、实验室共建、揭榜挂帅等多种形式合作共研,以“天工”为基础平台,在本体开发、具身大脑、智能小脑等多个前沿方向加速探索。

定位于引领产业协同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创新中心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是集合全球产学研精英资源,共创共研突破技术难关。发布会上,创新中心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信通院、他山科技分别成立具身智能领域的相关联合实验室,在情感智能、工业机器人、电子皮肤、电子芯片等多个前沿方向发力探索。

同时,创新中心正牵头具身智能相关企业及科研机构制定行业标准体系,形成行业统一标准,加快产业规范化发展和场景落地。从机器人本体的性能要求,到加速具身智能的数据保障,再到机器人本体与大脑的智能化结合,创新中心正在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标准系统架构。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和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所在地,经开区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建立了“一个园区、一批平台、一个中心、一支基金、一群人才”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加速构建全国机器人产业高地,创新要素加快聚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创新主体不断壮大。集聚了机器人生态企业百余家,其中半数以上为专精特新企业,产值规模近百亿元,占全市机器人产业的50%。在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启动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实现自主可控,在特种、智能钻井机器等产品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全国领先。特别是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域,重点布局以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为代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了以优必选等为龙头的本体企业,智同精密、清能德创、灵足时代等关键部组件企业,基本形成了覆盖核心部组件、本体、应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并于今年8月发布了具身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打造一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

未来,经开区将充分发挥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产业组织能力,联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将更多具身智能成果面向全行业开源开放,加快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开源开放社区,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突破、产品迭代和应用场景落地,助力具身智能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的时代到来。

人民网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池梦蕊)11月11日,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召开天工开源发布会,对外公布创新中心成立一年以来取得的建设成就,并就已有技术成果面向行业陆续开源开放,推动具身智能加快落地。

国家地方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于2023年11月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是国内首家聚焦于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应用生态建设的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由优必选、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亦庄机器人平台公司等企业联合组建,致力于成为具身智能领域的行业资源组织者、产业发展培育者、落地应用推动者,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示范高地。

创新中心旨在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圈,涵盖关键技术及产品开源开放、产学研协同技术攻关、行业标准体系制定、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合作落地、具身智能机器人俱乐部及面向全球征集人形机器人参加马拉松比赛等多项内容,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的闭环。

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表示,自10月正式升级为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后,作为引领具身智能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的关键平台,创新中心将专注于解决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持续迭代推出全球领先的标志性创新产品,创建繁荣的具身智能产业生态体系。

当前,创新中心正围绕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多能具身智能体平台“开物”加速技术突破。基于全身协同智能小脑平台,“天工”实测平均时速可达每小时10公里,最高奔跑速度已提升至全球领先的每小时12公里。“天工”还可在斜坡、楼梯、草地、碎石、沙地多种复杂泛化地形中实现平稳移动;多能具身智能体平台“开物”包含AI大模型驱动任务规划的具身大脑和以数据驱动的端到端技能执行具身小脑,具备一脑多机、一脑多能的能力,未来将拥有200万条机器人轨迹数据,适配超20个以上机器人本体,实现具身能力开发时间降低90%。数据生态方面,创新中心数据采集涵盖6类本体7大典型场景,日产数据已达10TB。

作为具身智能研究的基础底座,高性能、可拓展的通用本体平台是技术突破的“刚需”。此次发布会上,天工开源计划正式落地,创新中心将联合全球高校、科研院所、集成商等具备人形机器人二次开发能力的机构,共同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开源开放社区。创新中心已开放“天工”软件开发文档、结构设计文档,年底将开源天工结构图纸、软件架构、电气系统等内容,数据集、运动控制训练框架等方面也将陆续开放开源。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优必选等首批合作伙伴,将通过课题申报、实验室共建、揭榜挂帅等多种形式合作共研,以“天工”为基础平台,在本体开发、具身大脑、智能小脑等多个前沿方向加速探索。

定位于引领产业协同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创新中心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是集合全球产学研精英资源,共创共研突破技术难关。发布会上,创新中心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信通院、他山科技分别成立具身智能领域的相关联合实验室,在情感智能、工业机器人、电子皮肤、电子芯片等多个前沿方向发力探索。

同时,创新中心正牵头具身智能相关企业及科研机构制定行业标准体系,形成行业统一标准,加快产业规范化发展和场景落地。从机器人本体的性能要求,到加速具身智能的数据保障,再到机器人本体与大脑的智能化结合,创新中心正在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标准系统架构。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和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所在地,经开区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建立了“一个园区、一批平台、一个中心、一支基金、一群人才”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加速构建全国机器人产业高地,创新要素加快聚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创新主体不断壮大。集聚了机器人生态企业百余家,其中半数以上为专精特新企业,产值规模近百亿元,占全市机器人产业的50%。在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启动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实现自主可控,在特种、智能钻井机器等产品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全国领先。特别是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域,重点布局以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为代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了以优必选等为龙头的本体企业,智同精密、清能德创、灵足时代等关键部组件企业,基本形成了覆盖核心部组件、本体、应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并于今年8月发布了具身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打造一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

未来,经开区将充分发挥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产业组织能力,联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将更多具身智能成果面向全行业开源开放,加快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开源开放社区,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突破、产品迭代和应用场景落地,助力具身智能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的时代到来。

(责任编辑:池梦蕊)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