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贵州>贵州文教

普定县:“三举措”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阵地

2025-02-26 18:11 人民网-贵州频道  

近年来,普定县秉承“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努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扎实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强要素保障,夯实心理教育基础。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教育局、县卫生健康局等部门联合组建成立了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在县域内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中心团队、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团队,各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为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力量。二是强化培训指导。开展各级心理健康培训,2025年以来,开展防性侵、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操作系统等培训一百余场。联合县卫健委、妇联、团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社会各界力量,按照相关制度,开展联合行动,共同守护师生心理健康。三是加强设施保障。配备心理咨询室、游戏室、“开心屋”等功能室,为有效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完善“四位一体”心理教育模式,做实心理教育功夫。一是开足开好心理课。落实中小学校每两周要开设不少于1课时、中等职业学校每学期不少于10学时的课时标准;整合心理健康资源,精心打造示范课程,引导学生科学认识青春期变化,有效应对心理困惑。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开展“525”心理健康周活动、心灵成长故事评选、“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等心理健康科普讲座。三是做好心理筛查和心理辅导。开展师生心理健康静态筛查和动态监测,建立“一生一档”和跟踪工作。开通学生心理咨询、家庭咨询渠道,开展特殊学生家访,及时转介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至心理专科医院诊断和治疗。四是健全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三预”工作机制,印发《普定县教育系统心理健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系列文件,提升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和干预能力。落实包保干预工作,力保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做出迅速反应、有效处置。

探索校家社共育,拓宽心理教育阵地。在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挖掘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功能和资源,拓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体。一是构建互动成长模式,强化家庭学校学生联结。学校为家庭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落实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家庭教育的问题,针对性设计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二是健全领导工作机制,打造专业家庭教育队伍。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教师业务培训,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队伍,联合所有力量层层落实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三是实行线上线下结合,拓展渠道学习教育方法。召开家长会,引导家长树立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建立家长微信群,联合医院、社会公益机构和网络培训机构的力量,开展线上学习和线下培训,共同营造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普定县教育局)

近年来,普定县秉承“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努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扎实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强要素保障,夯实心理教育基础。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教育局、县卫生健康局等部门联合组建成立了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在县域内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中心团队、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团队,各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为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力量。二是强化培训指导。开展各级心理健康培训,2025年以来,开展防性侵、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操作系统等培训一百余场。联合县卫健委、妇联、团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社会各界力量,按照相关制度,开展联合行动,共同守护师生心理健康。三是加强设施保障。配备心理咨询室、游戏室、“开心屋”等功能室,为有效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完善“四位一体”心理教育模式,做实心理教育功夫。一是开足开好心理课。落实中小学校每两周要开设不少于1课时、中等职业学校每学期不少于10学时的课时标准;整合心理健康资源,精心打造示范课程,引导学生科学认识青春期变化,有效应对心理困惑。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开展“525”心理健康周活动、心灵成长故事评选、“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等心理健康科普讲座。三是做好心理筛查和心理辅导。开展师生心理健康静态筛查和动态监测,建立“一生一档”和跟踪工作。开通学生心理咨询、家庭咨询渠道,开展特殊学生家访,及时转介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至心理专科医院诊断和治疗。四是健全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三预”工作机制,印发《普定县教育系统心理健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系列文件,提升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和干预能力。落实包保干预工作,力保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做出迅速反应、有效处置。

探索校家社共育,拓宽心理教育阵地。在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挖掘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功能和资源,拓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体。一是构建互动成长模式,强化家庭学校学生联结。学校为家庭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落实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家庭教育的问题,针对性设计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二是健全领导工作机制,打造专业家庭教育队伍。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教师业务培训,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队伍,联合所有力量层层落实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三是实行线上线下结合,拓展渠道学习教育方法。召开家长会,引导家长树立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建立家长微信群,联合医院、社会公益机构和网络培训机构的力量,开展线上学习和线下培训,共同营造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普定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潘佳倩)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