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福建

匠心点亮城市地标 上杭县东门大桥顺利建成并实现通车

2025-03-31 12:32 人民网  

3月30日,由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设计牵头承建的EPC项目(含勘察、设计、施工、监测、检测)——上杭县东门大桥顺利建成并实现通车。历经500余天,这座承载着老区人民期盼的民生之桥横跨汀江,成为串联城乡发展的金色纽带。

通车仪式现场

通车仪式现场

作为上杭县2023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和突出抓好的1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东门大桥不仅是连接上杭县东南片区9个乡镇的核心通道,也是南岗省级工业园区、县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直通县城的关键节点。项目采用EPC模式实施,线路全长944米,双向六车道。主桥由两侧53米边跨和150米中跨组成,引桥为现浇简支箱梁,桥梁全长300米,梁段宽40米,设计时速50公里/小时,连接线道路长644米。建设过程中,团队攻克异形钢结构定位、汛期施工等多项技术难关,最终提前42天完成建设任务。

东门大桥

据介绍,东门大桥主桥的结构设计极具创新性,由两边跨斜腿“V”型钢构框架体系及中跨钢箱拱组成,造型新颖且复杂。主桥总用钢量达3710余吨,异形钢结构空间定位精度要求高且钢结构受温度、湿度影响变化大。

工程团队运用“BIM建模+无人机贴近报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虚拟预拼接技术”三位一体智慧建造体系,实现了对节段形变误差的精准控制,成功攻克了异形构件三维空间精准定位的难题,让钢结构构件在空中“生长”出精准的弧线。

东门大桥。肖韩摄

东门大桥

在施工期间,项目遭遇了七次洪水侵袭,导致正常施工中断,并引发了机械故障、泥沙淤积等一系列复杂问题。面对诸多困难,项目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专业精神,通过积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动态调整资源配置,强化内部沟通协作,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目标。

“我们要像钢箱梁一样正直,像主拱肋一样厚实,像吊杆一样担当,像水平系杆一样坚持。”项目设计负责人肖登峰如是强调。

夜色中的东门大桥。肖韩摄

夜色中的东门大桥

东门大桥还将客家文化注入现代桥梁美学,中承式提篮拱造型取意客家人“纳福聚祥”传统,夜景照明系统通过智能控制呈现动态光影。主拱34组吊杆如琴弦垂落,与江风共振,为现代工程注入诗意美学。

大桥以百年防洪标准守护两岸,通航孔净跨32米,兼顾50吨货轮通行与皮划艇训练需求,实现“大船扬帆、小舟戏水”的和谐场景。

项目投用后将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交通辐射效能,加速东南片区与县城资源互通,为工业物流及人员流动提供高效支撑,全面助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文/肖韩 图/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月30日,由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设计牵头承建的EPC项目(含勘察、设计、施工、监测、检测)——上杭县东门大桥顺利建成并实现通车。历经500余天,这座承载着老区人民期盼的民生之桥横跨汀江,成为串联城乡发展的金色纽带。

通车仪式现场

通车仪式现场

作为上杭县2023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和突出抓好的1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东门大桥不仅是连接上杭县东南片区9个乡镇的核心通道,也是南岗省级工业园区、县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直通县城的关键节点。项目采用EPC模式实施,线路全长944米,双向六车道。主桥由两侧53米边跨和150米中跨组成,引桥为现浇简支箱梁,桥梁全长300米,梁段宽40米,设计时速50公里/小时,连接线道路长644米。建设过程中,团队攻克异形钢结构定位、汛期施工等多项技术难关,最终提前42天完成建设任务。

东门大桥

据介绍,东门大桥主桥的结构设计极具创新性,由两边跨斜腿“V”型钢构框架体系及中跨钢箱拱组成,造型新颖且复杂。主桥总用钢量达3710余吨,异形钢结构空间定位精度要求高且钢结构受温度、湿度影响变化大。

工程团队运用“BIM建模+无人机贴近报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虚拟预拼接技术”三位一体智慧建造体系,实现了对节段形变误差的精准控制,成功攻克了异形构件三维空间精准定位的难题,让钢结构构件在空中“生长”出精准的弧线。

东门大桥。肖韩摄

东门大桥

在施工期间,项目遭遇了七次洪水侵袭,导致正常施工中断,并引发了机械故障、泥沙淤积等一系列复杂问题。面对诸多困难,项目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专业精神,通过积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动态调整资源配置,强化内部沟通协作,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目标。

“我们要像钢箱梁一样正直,像主拱肋一样厚实,像吊杆一样担当,像水平系杆一样坚持。”项目设计负责人肖登峰如是强调。

夜色中的东门大桥。肖韩摄

夜色中的东门大桥

东门大桥还将客家文化注入现代桥梁美学,中承式提篮拱造型取意客家人“纳福聚祥”传统,夜景照明系统通过智能控制呈现动态光影。主拱34组吊杆如琴弦垂落,与江风共振,为现代工程注入诗意美学。

大桥以百年防洪标准守护两岸,通航孔净跨32米,兼顾50吨货轮通行与皮划艇训练需求,实现“大船扬帆、小舟戏水”的和谐场景。

项目投用后将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交通辐射效能,加速东南片区与县城资源互通,为工业物流及人员流动提供高效支撑,全面助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文/肖韩 图/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江苇杭)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