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17:01
暮春之初的龙宝山下,翠绿的山间田野郁郁葱葱,新翻的田土芬芳随风飘荡,春耕生产的机器声此起彼伏,田间地头的群众紧张忙碌。今年,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花桥镇党委、政府立足“早”字下功夫,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围绕“精”字做文章,广大种植大户和群众紧盯“效”字求突破,干部群众在山间田野谱奏出一曲激昂奋进的春之交响。
立足“早”字下功夫
一年之计在于春。该镇立足“早”字下功夫,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任务、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深入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全力扶持农业产业,致力培育市场主体,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合力推进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壮大。
工人在坪坡村的淫羊藿基地除草。谭文斌摄
片区领导、包村领导、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和驻村干部,将办公阵地前移到田间地头,围绕山地特色主导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村组群众、田间地头,组织群众规模化、标准化开展春耕生产,强势推进“强村富民”行动。
集中整治撂荒地3600亩,与茶叶种植基地、特色水果基地、油茶种植基地、图斑整治点有机结合,集中连片盘活土地资源,让“沉睡资源”变为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据了解,该镇全面落实6名片区领导包片、17名科级干部包村、12名驻村第一书记和5名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59名村干部和34名驻村干部包组的工作机制,坚定守好“三农”发展“基本盘”,全力打好春耕生产“主动仗”。
围绕“精”字做文章
坚定不移打好耕地保护攻坚战。周家湾村120亩集中连片的闲置弃土场被新翻出来,2600亩的北坪坝区被合理规划发展山地特色农业,500亩的坪坡村龙宝山茶叶基地全面完成中药材套种,1100亩油茶合理分布在花桥、鸭头坡、长安营等5个村的田间地头。
精心谋划产业。全镇1100亩新造油茶奖补项目、梁家屯村190万元村集体经济养殖场建设项目、梁家屯村573万元高粱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等有序推进,为该镇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形成了以G354为主轴的融合发展空间布局。
北坪村的辣椒育苗基地。文兴雄摄
精细推动实施。在北坪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在雨季来临之前全面竣工。在梁家屯村、长安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加速推进。在双星村,一条3公里长的产业路初具雏形……不断完善产业路、机耕道、灌溉和排水等硬件设施建设,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有力补齐,阻碍产业融合的“硬伤”高效破解。
目前,17个村(社区)136个村民组的田间地头,全面掀起了高粱、辣椒、水稻、大豆及玉米种植热潮。
紧盯“效”字求突破
在周家湾村刘家湾组的笔家山上,10名当地村民已经在高粱种植基地连续务工17天,120亩高粱种植接近尾声。“主要通过大户带动的形式,将弃置土地利用起来,既解决了土地整治难题,又带动了群众就近务工创收。”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世海如是说。
务工群众正在加快种植高粱。谭文斌摄
在北坪坝区的4个育苗大棚里,3000亩种植规模的辣椒苗长势喜人。“以‘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种植模式,在坝区规划种植辣椒500余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0亩,群众实现土地流转和务工创收双赢。”北坪村监委会主任黄开军如是评价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所在。
在坪坡村200亩淫羊藿种植基地,来自坪坡、凉伞、冷水坝等村的40多名群众正在忙着除草,除完草后紧接着给淫羊藿套袋采籽。“基地涉及坪坡村60余户群众,同时也给周边村的弱劳动力提供了季节性就业平台。”坪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超认为,发展产业是“强村富民”的新引擎。
据了解,该镇今年种植辣椒3000余亩、高粱500余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900余亩。(谭文斌)
暮春之初的龙宝山下,翠绿的山间田野郁郁葱葱,新翻的田土芬芳随风飘荡,春耕生产的机器声此起彼伏,田间地头的群众紧张忙碌。今年,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花桥镇党委、政府立足“早”字下功夫,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围绕“精”字做文章,广大种植大户和群众紧盯“效”字求突破,干部群众在山间田野谱奏出一曲激昂奋进的春之交响。
立足“早”字下功夫
一年之计在于春。该镇立足“早”字下功夫,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任务、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深入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全力扶持农业产业,致力培育市场主体,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合力推进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壮大。
工人在坪坡村的淫羊藿基地除草。谭文斌摄
片区领导、包村领导、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和驻村干部,将办公阵地前移到田间地头,围绕山地特色主导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村组群众、田间地头,组织群众规模化、标准化开展春耕生产,强势推进“强村富民”行动。
集中整治撂荒地3600亩,与茶叶种植基地、特色水果基地、油茶种植基地、图斑整治点有机结合,集中连片盘活土地资源,让“沉睡资源”变为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据了解,该镇全面落实6名片区领导包片、17名科级干部包村、12名驻村第一书记和5名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59名村干部和34名驻村干部包组的工作机制,坚定守好“三农”发展“基本盘”,全力打好春耕生产“主动仗”。
围绕“精”字做文章
坚定不移打好耕地保护攻坚战。周家湾村120亩集中连片的闲置弃土场被新翻出来,2600亩的北坪坝区被合理规划发展山地特色农业,500亩的坪坡村龙宝山茶叶基地全面完成中药材套种,1100亩油茶合理分布在花桥、鸭头坡、长安营等5个村的田间地头。
精心谋划产业。全镇1100亩新造油茶奖补项目、梁家屯村190万元村集体经济养殖场建设项目、梁家屯村573万元高粱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等有序推进,为该镇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形成了以G354为主轴的融合发展空间布局。
北坪村的辣椒育苗基地。文兴雄摄
精细推动实施。在北坪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在雨季来临之前全面竣工。在梁家屯村、长安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加速推进。在双星村,一条3公里长的产业路初具雏形……不断完善产业路、机耕道、灌溉和排水等硬件设施建设,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有力补齐,阻碍产业融合的“硬伤”高效破解。
目前,17个村(社区)136个村民组的田间地头,全面掀起了高粱、辣椒、水稻、大豆及玉米种植热潮。
紧盯“效”字求突破
在周家湾村刘家湾组的笔家山上,10名当地村民已经在高粱种植基地连续务工17天,120亩高粱种植接近尾声。“主要通过大户带动的形式,将弃置土地利用起来,既解决了土地整治难题,又带动了群众就近务工创收。”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世海如是说。
务工群众正在加快种植高粱。谭文斌摄
在北坪坝区的4个育苗大棚里,3000亩种植规模的辣椒苗长势喜人。“以‘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种植模式,在坝区规划种植辣椒500余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0亩,群众实现土地流转和务工创收双赢。”北坪村监委会主任黄开军如是评价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所在。
在坪坡村200亩淫羊藿种植基地,来自坪坡、凉伞、冷水坝等村的40多名群众正在忙着除草,除完草后紧接着给淫羊藿套袋采籽。“基地涉及坪坡村60余户群众,同时也给周边村的弱劳动力提供了季节性就业平台。”坪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超认为,发展产业是“强村富民”的新引擎。
据了解,该镇今年种植辣椒3000余亩、高粱500余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900余亩。(谭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