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2016-05-04 09:21
《礼记·檀弓上》记载:“伯鱼之母死,期(周年)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惊怪之声),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根据丧礼,如果孝子被休弃的生母死了,应为生母服丧一年。但是,如果父亲已经去世,孝子已为人父,那么就不必为休弃的生母服丧。亓官氏死后,孔子允许伯鱼为出母亓官氏服丧一年。伯鱼在服丧期满后仍然为生母哭泣。孔子对此感到不满,觉得伯鱼做得太过分了,伯鱼不敢违抗父命,只得停止哭母。亓官氏在后世被人们尊为圣母,孔庙中的寝殿即为供奉亓官氏的专祠。如果孔子重生,得知被他赶走的原配夫人亓官氏不仅又“回到”他的身边,而且还被一再加封为诰命夫人,不知会作何感想?
孔子高足曾参休妻的理由更为离谱。据宋人汪晫编辑的《曾子·外篇三省》记载:“曾子后母遇之无恩,而(曾参)供养不衰。及其妻以蒸梨不熟,因出(休弃)之。人曰:‘非七出也。’曾子曰:‘蒸梨小物(小事)尔,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遂出之,终身不再娶。”在这一段文字中,曾参对后母和妻子的态度截然不同。后母对他刻薄寡恩,但由于后母在伦理上也是母亲,因此曾参将后母作为尽孝的对象,尽心尽意地供养。但是,曾参对妻子的态度就完全不同了。他命妻子蒸梨,妻子没有将梨子蒸熟,曾参一气之下便将妻子无情地休弃,可见曾参性格中有乖戾、刻薄、冷酷、怪异的一面。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