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爱 2016-05-26 08:31
但是,当时也并非没有有裆裤,有裆的叫“缦裆”,乃“胡服”之一种,最早为西域居民的日常服装,便于骑射出行。战国时期为中原居民接受胡服,结合胫衣的款式,将其发展为“裈”,成为士兵和劳动者的服装。夏天穿的裈较短,俗称“犊鼻裈”,实际就是今三角短裤,当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酤酒”,所穿便是这种三角裤。
一直到汉代,上层人物都不喜欢着裈,汉昭帝以前后宫嫔妃日常都穿开裆裤。开裆裤给皇帝随时随地宠幸,带来了极度方便,这或许也是皇宫佳丽爱穿开裆裤的心照不宣的原因之一。
汉武帝刘彻死后,其年仅8岁的少子刘费陵(汉昭帝)当了皇帝,朝廷辅臣霍光年仅6岁的外孙女成为皇后。霍光看到开裆裤充满诱惑,容易让皇帝放纵自己,为了保证外孙女得到专宠,早点怀孕,便禁止嫔妃穿开裆裤,连宫女也不允许,只能穿将裆縫起来的“穷裤”。此即《汉书·外戚传》中所谓,“光欲皇后擅宠有子……虽宫人使令皆为穷裤,多其带,后宫莫有进者。”
“穷袴”实际上还是一张开裆裤,与胫裤不同的是,它上达于股,在两股之间连接成裆。但裆不缝合,用布条系住,不系仍开裆,与现代裤子的拉练一样,方便私溺,所以霍光要求后宫穿穷裤的同时,还要求系紧带子,穷袴因此又叫“缚带裤”,在唐代则称“绲裆裤”。
霍光此举实是变向限止汉昭帝的性自由,想不到由此带来中国服装史上的一场大变革,与现代裤子功能接近的有裆裤广泛流行,着外装时多了一种穿裤子选择。当然,开裆裤并未从此绝迹,至今都有。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