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余辉:被焚13年后圆明园存影
海晏堂一角。这张照片上呈现的是海晏堂主楼西南角的两间,原为亭式屋顶,二层有平台。海晏堂是西洋楼景区内装饰最为精美的建筑,据前人考察,“墙隙处俱嵌五色琉璃蕃花,抹浅粉红灰,其上顶覆孔雀绿色琉璃瓦”。从照片上能看到门窗及栏杆上精美的雕刻以及墙上镶嵌的琉璃装饰,在墙垣的上方还能看到一些深色的屋瓦。在乾隆时绘制的西洋楼铜版画中,海晏堂主楼西南角外左右分别种有一棵松树和一棵不知种类的阔叶树。在这张照片的左侧我们能看到松树繁茂的枝叶,画面正中的这棵树在北京初冬的季节里展示着它苍劲的枝干——很可能在海晏堂初建成最壮观的时候,它就是那幅美景中的一个构成元素。
远瀛观南面。远瀛观建成于1783年,与南面的大水法、观水法可以算作一组景点,位于海晏堂以东,线法山以西。这张照片在大水法北侧的平台上向北拍摄,可见远瀛观正门和门上的钟形装饰,门内还能看到堆积的砖瓦残件。远瀛观原有高出钟形装饰约一倍的三层庑殿顶,上下两层覆五色琉璃圆光瓦,中间一层用金色鱼鳞瓦。加上外立面繁复的雕花及琉璃装饰,可以想象在它完好的时候,这幢建筑一定极其华丽。门外两根以高浮雕装饰的石柱上刻有蕃花和葡萄图案,雕刻精美,“深及三寸”,此种形式的石柱与西洋建筑中的柱子简洁的柱面相去甚远,倒是与传统的盘龙柱出如一辙,纹饰也很符合乾隆皇帝的审美。门外左右须弥座上原有一对西洋石狮,此时已不见踪迹。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