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今日推荐

再说秋收起义:毛泽东为什么要当“山大王”?

文汇报  2016-09-09 11:25

中共中央收到湖南省委的报告和毛泽东的信后,于8月22日召开常委会研究。在讨论中,有人指名批评毛泽东的“枪杆子中夺得政权”的论断和中央不同。毛泽东对中共中央的复信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对不切实际的批评给予答复。

8月30日,湖南省委常委会议决定成立秋收起义领导机关,一个是由军事负责人组成的党的前敌委员会,任命毛泽东为书记;另一个是党的行动委员会,由起义地区各地方党委负责人组成。会议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在条件较好的平江、浏阳、醴陵等县和安源发起暴动,进攻长沙。

“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震动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了!参加秋收起义的军事骨干力量,主要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平江、浏阳农军和安源的工人武装。

秋收起义如惊天动地的春雷,唤醒了千百万工农群众拿起武器同国民党反动派开展新的斗争。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同时,湖北、江西、广东、江苏、河南等地也纷纷举行了武装暴动。面对轰轰烈烈的暴动高潮,毛泽东激情难抑,挥笔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

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已走向低潮,反动军事力量在各处都大大超过革命力量。再加上湘赣边界的群众没有充分发动起来,本来就很薄弱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又兵分三路各自为战,行动也不统一,进攻的目标却是湖南的中心城市长沙,这个计划事实上是难以实现的。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历史>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