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届总统大选辩论回顾
当地时间1996年10月16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多尔和时任总统克林顿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大学进行大选前第三场也是最后一场辩论。
1992年10月,克林顿 (左)与 老布什进行电视辩论。
1992年 克林顿VS老布什
关键词:群众的眼镜是雪亮的,细节决定成败
在电视辩论中,候选人们一举一动都跑不过观众敏锐的眼睛,可谓“细节决定成败”。1992年的总统电视辩论中,谋求连任的老布什总统在身体语言上吃了亏。他看手表,提腰带。老布什无聊和不耐烦的表现无意间强化了他在公众心中“淡漠的执政官”形象,与善于打亲民牌的克林顿形成鲜明对比。人们说,要想一起去喝啤酒聊天?克林顿肯定是首选。在第一次场辩论中,克林顿有攻有守,游刃有余,老布什显然处于下风,克林顿以他那咄咄逼人的气势、优秀的口才赢得了人心,使公众真正看到了变革的希望。最终,他胜了这场选举。
1988年 老布什(副总统)VS杜卡基斯(马萨诸塞州州长)
关键词:铁面无私,大义灭亲,百姓并不买单。
1988年马萨诸塞州州长杜卡基斯竞选总统,在民调中一度领先老布什十几个百分点。但在辩论中,记者问他如果他的妻子被谋杀,他是否主张对凶手执行死刑。一向反对死刑的杜卡基斯坚持说不,这使他一下子被视为冷血动物。杜卡基斯的“一失足成千古恨”让他最终荣登“美国总统大选奇葩排行榜”的榜首。当天晚上,杜卡基斯的支持率就从49%暴跌到42%,最终他也就理所当然地在大选里输给了老布什。有人说,如果杜卡基斯当时能给出类似于下面这种回答,历史也许会重写。“这问题真荒唐,像任何充满血性的美国男人一样,我会向任何伤害我至爱妻子的人寻求报复。但是作为美国总统,我不能将国家公共政策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之上。”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