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中的避暑行宫

《避暑山庄图》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从康熙后期开始,直到咸丰(1851—1861)年间,清代帝王每年夏季都到山庄避暑巡幸,并处理朝政。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有其独特的风格。 清代著名画家冷枚的传世界画名作《避暑山庄图》以全景式的写实手法,惟妙惟肖地再现了避暑山庄整体的华丽景象和壮观气势。画家采用鸟瞰式构图,房屋、山水、林木层次分明,从南向北逐渐展开。画面下方是宫殿群,其后是湖泊。木桥连接的小洲上,鳞次栉比的楼阁、亭廊掩映在绿树丛中。画家既运用传统的界画技法,又借鉴西洋画家的透视法,将建筑物安排得错落有致,且造型准确,用笔工致。湖面用浅橙、淡绿色晕染,虽未画涟漪,但却给人以波光粼粼之感。湖泊东侧低岩上耸立的那座仿造宝塔,好像是画家从镇江金山寺移置过来的。苑中树木郁郁葱葱,伸向远处,为画面增添了清幽宁静的气氛。画面左右两侧绵延起伏的群山,用遒劲的线条勾轮廓,以披麻皴为基干表现其质感,山凹处复以笔墨勾勒、皴擦,于巍峨壮观中又透出几分灵秀。远山丘壑相连,迤逦苍茫,呈现出一派江山无限的景象。作品中青山环抱,绿树成荫,湖水荡漾,荷花盛开,岸柳垂荫,亭台、水榭、宫室、高楼,因地制宜,聚散错落,用笔精工,景色秀丽,自然山川和人文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此图既有塞北丘壑林木深邃苍郁、恢宏大气的气势,又有江南园林的清幽典雅、秀丽灵动,充分展现出这座皇家别院的不同凡响。
《避暑山庄图》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从康熙后期开始,直到咸丰(1851—1861)年间,清代帝王每年夏季都到山庄避暑巡幸,并处理朝政。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有其独特的风格。
清代著名画家冷枚的传世界画名作《避暑山庄图》以全景式的写实手法,惟妙惟肖地再现了避暑山庄整体的华丽景象和壮观气势。画家采用鸟瞰式构图,房屋、山水、林木层次分明,从南向北逐渐展开。画面下方是宫殿群,其后是湖泊。木桥连接的小洲上,鳞次栉比的楼阁、亭廊掩映在绿树丛中。画家既运用传统的界画技法,又借鉴西洋画家的透视法,将建筑物安排得错落有致,且造型准确,用笔工致。湖面用浅橙、淡绿色晕染,虽未画涟漪,但却给人以波光粼粼之感。湖泊东侧低岩上耸立的那座仿造宝塔,好像是画家从镇江金山寺移置过来的。苑中树木郁郁葱葱,伸向远处,为画面增添了清幽宁静的气氛。画面左右两侧绵延起伏的群山,用遒劲的线条勾轮廓,以披麻皴为基干表现其质感,山凹处复以笔墨勾勒、皴擦,于巍峨壮观中又透出几分灵秀。远山丘壑相连,迤逦苍茫,呈现出一派江山无限的景象。作品中青山环抱,绿树成荫,湖水荡漾,荷花盛开,岸柳垂荫,亭台、水榭、宫室、高楼,因地制宜,聚散错落,用笔精工,景色秀丽,自然山川和人文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此图既有塞北丘壑林木深邃苍郁、恢宏大气的气势,又有江南园林的清幽典雅、秀丽灵动,充分展现出这座皇家别院的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