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旧档

古老时尚里的靴子和手套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7-01-04 10:36

李白诗《对酒》,说那吴姬十五“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杜牧诗《留赠》,是写给舞女的,“舞靴应任闲人看,笑脸还须待我开”;黄庭坚词《西江月》,也是写的舞女,“转眄惊翻长袖,低徊细踏红靴”。

唐宋时代的女靴,就这样悄悄隐形在诗人们的眼里。古代中国的女人靴,自然也不仅只风行唐宋。因为汉唐女子多着长裙,在图画与雕塑上不易发现女靴影踪。倒是在楼兰出土的干尸,我们看到了女子双脚蹬着的皮靴,那模样与现代雪地靴,也没有什么明显不同。战国的情形,可以洛阳金村出土的驯鸟铜像为例,一个小女子双手各执一棒,棒头立鸟,她的脚上穿的正是矮筒靴子。

其实这靴子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史前。前面提到陈列在展柜里的陶靴,靴面和靴筒上还有彩绘,属于辛店文化,青海乐都柳湾遗址出土,是史前遗物。在甘肃玉门的火烧沟遗址,还见到一件彩陶双耳罐,陶罐的底部做成穿着靴子的双脚模样,属四坝文化。火烧沟遗址还见到一件陶人像,人像双手掐腰,脚上是一双大靴子,这样夸张地表现靴子,匠心独运。

年代更早的发现,还有属于齐家文化的双脚形陶罐。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和辛店文化的靴子,应当是真正的雪地靴吧。西北寒季较长,风雪也大,靴子的发明与流行也很自然。那年代游牧业发达,羊皮也来得容易,做一双皮毛靴子,不会那么困难。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强坛热帖

热门图集

历史>秘闻旧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