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上门肥:“福”字到底应该怎么写?
张海 作
苏士澍 作
张济生新春送福
“鹊影西窗瘦,福字上门肥。”
说起今年央视春晚上当代五大书法名家(沈鹏、李铎、张海、苏士澍、孙伯翔)为全国人民送上的五个红纸大“福”,古汉语学者、著名书法家张济生拿出自己刚刚写好的一个敦实自重的硕大“福”字,并由此提出一连串很有意思的话题:福字如何解?福字如何写?福字如何赏?
在张济生看来,繁简同一的“福”字,既是汉字又不完全是汉字,既是书法又不完全是书法,而是一个融入民俗文化元素、书法艺术元素和百姓美好愿望的中国文化造像。他说,造字结构本身既体现出华夏文明特有的艺术创造性,又点明了福意来源,分拆开看,一人一口一田,人在田边立,口在田上张,有了丰衣足食,人类自然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福从生活来,如今讲究过一个喜庆祥和的新年,老话说的则是过一个肥年,肥猪肥牛肥鸡,肥得流油才是福。因此,张先生喜欢把这个年年上门的福字写得饱含富足感和成就感。
一福百解,一字百相。历史上不少知名人物都书写过福字,其中包括隋文帝杨坚、 唐高宗李治、王羲之、怀素、孙文等。张济生评介,由于不是刻意为贺春而作,这些大家笔墨所显示出的更多是自身文化底蕴与书法个性,但却形成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福字之中口不闭嘴,田不封口。“农耕时代最看重的就是土地,只有拥田无数才会笑口常开,至于最早的书法家为何如此解读汉字之福,虽然不可得知却能一探书法之妙。”依他而论,汉字入书法,一是看文化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二是看文字结构与字象造化的结合,最重要的还是贯穿其中的融会与发展。近年来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书法拍品的天价成交是收藏价值的体现,也是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结果。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