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中的母亲形象盘点
现在世界流行的母亲节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美国最先设立的。
人类对母亲的崇敬却是天下一同的,因此近年在民间,我国也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借鉴美国的节日,过起中国的母亲节。
台湾著名学者、作家刘墉在一篇《忍着不死》的文章中讲了三个母亲的故事,将对母爱的描述推向了极致。其中之一:在亚美尼亚大地震中,一对被埋在瓦砾中长达八天的母女奇迹般获救。人们感到惊奇的是,在阴冷、无水和没有食物的八天中,只有三岁的幼女是怎样活下来的?原来是她的母亲咬破手指,让孩子吸食自己的鲜血得以不死。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母亲的赞美有许多格言或谚语,如“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慈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英国)”“母爱最高尚(德国)”“母爱之爱,春天常在(法国)”。但所有这些,在中国人看来,都比不上中国唐朝诗人孟郊那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以传诵千古,因为包含我们民族对母亲无限的挚爱和感激。
相信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故事中,找到许多有关自己母亲伟大的故事,每个人都曾经向自己的朋友、亲属讲述过自己母亲的故事,那里面隐藏多少子女对母亲(当然也包括父亲)的敬意。母亲节来了,我们与读者一起回忆,在中国银幕中,那些感人的母亲形象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