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今日推荐

寻大月氏遗迹重走丝路:古代游牧族真“居无定所”?

人民网  2017-06-22 11:11

原标题:寻大月氏遗迹重走丝路:古代游牧族真“居无定所”?

寻找大月氏迎来历史机遇

张骞一生两次出使西域,历时30年。此后,西汉的先进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独特的文化、作物也被引进到西汉,形成了绵延千年的丝绸之路。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时,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联合宣言,进一步加强和拓宽科技、文化、人文领域的合作。此后,一批中乌联合考古和文物保护项目迎来了历史性机遇。于是,中国考古人员第一次踏上中亚这块土地,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寻找大月氏。

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发表了题为《谱写中乌友好新华章》的署名文章。文章提到,“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西北大学等单位积极同乌方开展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工作,为恢复丝绸之路历史风貌作出了重要努力”。当地时间21日下午,习近平主席还来到布哈拉古城,参观了这座被称为“丝绸之路活化石”的历史文化名城。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还在塔什干会见了包括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在内的15名中国考古队员,并充分肯定了他们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积极贡献。至此,西北大学考古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引发关注。作为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首席考古学家,几年来,王建新教授和考古队队员一起,在中亚地区进行了系统性的考古调查。他们利用现代考古手段,从河西走廊一路追寻月氏人迁徙足迹到撒马尔罕,几乎走遍了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所有州县,终于在撒马尔罕西南的山区内找到了蛛丝马迹。如今,一个由近20人组成的中乌联合考古队已经驻扎于此,对在当地发现的大型墓葬群进行考古发掘。随着一件件珍贵文物的出土,大月氏部族的神秘面纱正在被逐渐揭开。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