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2017-07-25 09:23
那是一个互联网信息泥沙俱下的时代。海量的文献和图文资料从纸张、胶片化身为电子数据,借由网络飞速传播;而与此同时,口耳相传的稗官野史,茶余饭后的花边谈资,也一并乘上了电子化的快车,驰骋于信息高速公路之上。
尹吉先看到的,正是一段段对他亲历的战争岁月的“别样讲述”、与他的记忆大相径庭的“历史真相”,还有文章下面一个个“原来如此”“大开眼界”的回复。
不知道是什么人,对战争和历史夸夸其谈,信口开出一条滔滔大河,捏造、诋毁、抹黑……不着边际的言论却引来许多追捧和点赞。但曾亲身置于那段历史中的尹吉先,却只能哑巴似地看着,什么也说不出,更谈不上反驳——他甚至连如何在网上回复,都不是很清楚。
如果这些人口中的是“真实”,那尹吉先经历的炮火中的岁月是什么?他那些不再熠熠生辉的军功章是什么?那些闻过的硝烟、洒出的热血、回不来的战友……又是什么?
如果真相沉默,喧闹的谎言就会慢慢变成真相。尹吉先坐不住了。
79岁时,尹吉先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和打字,迈出了在网上发出声音的第一步。
断了一节的手指,打起字来绝非灵便;年近八旬,也绝不是学习新事物的好年纪。但这外人看来颇为艰苦的学习过程,尹吉先却视若平常。或许对于经历过战场生死的老兵而言,这只是不值一提的困难。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