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今日推荐

北宋初期为何将关羽赶下神坛 和张飞一起从祀典开除

光明网  2017-07-25 09:26

原标题:北宋初期为何将关羽赶下神坛 和张飞一起从祀典开除

公元1102年,宋徽宗加封关羽为“忠惠公”,关羽当了近900年的侯爵后终于进爵为公。六年后,徽宗又加封关羽为“武安王”,这是关羽封王之始。到了公元1123年,徽宗又把关羽的封号变成“义勇武安王”,同时,关羽回姜太公庙,位置虽然无太大变化,封号则远高于同列诸人,直逼姜太公。关羽迎来了神圣化的第一个高潮。

自立门户被封帝

洪武二十七年(1394),明廷在南京鸡鸣山给关羽立庙,规定国家每年祭祀六次,祭品为一猪一羊,规格不可谓不高。更重要的是,关羽在国家祀典中终于自立门户,不用寄人篱下。

万历十八年(1590年),神宗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关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晋升为“帝”的臣子。

清朝统治者对关羽的崇敬则更甚。早在关外时,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就通过《三国演义》,对猛将关羽产生了崇敬之心,他们向明朝请求赐与关帝神像,加以崇拜。顺治元年(1644年),甫一入关的清廷就重修关帝庙,顺治九年(1652年),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从此,关羽便被称为“武圣”,并且与文圣孔子一样,被列入清代少数几个国家级圣人,享受正式的祭祀。

乾隆后,大清王朝风雨飘摇,起义接踵而至。每当此时,皇帝就给关羽的封号加两个字,以求关圣保佑迅速平乱。到了光绪五年(1879年),关羽的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帝君”,长26字,和历代“大行皇帝”相比,仅少于努尔哈赤一字。清宫中在上演关羽戏时,只要关老爷一出场,皇帝、后妃都要恭敬地离开座位绕场走几步而后重新落座。而在后台,则要焚香供奉关老爷神位。(《文摘报》2011年05月28日05版,原载于《文史参考》2011年第7期)

上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