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2017-07-27 09:56
1938年4月,毛泽东作出了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以王尚荣率领的715团为主组建的大青山支队,在358旅政委李井泉带领下,向绥东大青山挺进。
刚进入大青山地区,王尚荣即带领715团两个营,连续奇袭陶林城、乌兰花两镇,两战皆捷,歼敌200余人,引起日寇的惊恐。
与此同时,为了争取四子王旗的王爷苏达那木朝柯尔不同日寇、伪蒙疆政府合流,不与抗日武装敌对,王尚荣派人和四子王爷的代表谈判,争取到四子王爷的合作。在初入大青山地区之际,不仅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还赢得了团结蒙古族人民、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方面的胜利。
日军趁八路军在大青山立足未稳,迅速调兵围攻大青山支队主力所在的绥东,王尚荣率部顺势向绥西发展,开辟新的游击区。同时,他还指挥部队,连续向敌人视为动脉的绥包铁路沿线发动袭击,使包头以东许多车站的敌军,接连遭受重创。
进入绥东未满4个月,大青山支队便横扫阴山700里,由相互呼应的绥南、绥东、绥西三个游击区构成的大青山根据地初显轮廓。
不久,刚刚从国统区到延安的诗人、文学家何其芳,为体验各根据地的抗敌斗争生活,来到了大青山。他和715团的指战员一起生活了一星期,王尚荣及其麾下的将士们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以及大青山人民的抗敌气概,引发了诗人内心澎湃的激情,《七一五团在大青山》长篇散文,遂从他笔端流出。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