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现代婚姻制度 推高青年婚姻热情
第一,随着我国女性户外就业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改善,她们对婚姻的期待越发转向两性亲密和性愉悦需求的满足,更加注重爱与陪伴;与此同时,也越来越渴望在婚姻中的自我表现、感受到彼此尊重和自身成长。但时至今日,我国婚姻的传统制度色彩还没有相应的弱化,女性还不能更多地将婚姻看作是分享更多爱的陪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这种婚姻功能结构性的变化滞后是不少“三高”女性迟迟不愿走上红地毯的心理忧虑。
第二,在性别平等意识日趋主流化的今天,我国女性也对婚姻关系多了一份平等的期待,并具体化到日常的婚姻生活层面,如情感的平等、性愉悦的平等、经济贡献与分享的平等、家庭责任与社会资源配置的平等,以及个人与家庭安全的平等等等。可是婚姻互动的现实与期待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婚内得不到善待、处处被剥削的感觉还很强烈,甚至忽略其他方面的不平等,只求情感上的平等或彼此的情感专一,都是一种奢望。可以预期的不平等婚姻生活是女性适时进入“围城”的现实障碍。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持续走高的离婚率,如民政部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粗离婚率从1979年的0.33‰上升到2010年的2‰,约增加了6倍,2014年全国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306.7万对,粗结婚率为9.6‰,办理离婚363.7万对,粗离婚率为2.7‰,离婚结婚比为每结婚3.6对,就有1对离婚;还有就发生在原生家庭里的婚姻解体,都让单身女性感到后怕,再联系到离婚衍生出来的后果,如青春的折旧、固定资产的损失,特别是对婚生孩子的成长冲击,还有现有的律法缺少对离婚女性倾斜性的保护,就更加不敢轻易谈婚论嫁了。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