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的孩子与养父母:面对血缘与亲情该如何选择
就上海28岁男子疑出生时被抱错这一案例,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的朱伟教授。朱教授首先表示,她支持当事人以法律的途径来达成自己的经济赔偿诉求,因为这一事件给当事人带来了巨大的、难以挽回的精神上的伤害。
就寻找亲生父母而言,如果相关部门呼吁同一时段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医院生产的母子接受DNA检验的话,这些母子并不是必须都要来接受检验,可以出于自愿与否进行选择。“不排除有的人不希望自己现在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朱教授说。
就这一案例,朱教授还特别强调,她希望媒体不要过度渲染当事人王先生的父母感情不和等问题给王先生带来的影响,而是关注这一事件给当事人及其父母双方带来的不可弥合的心理伤害。
3
新的产科管理模式中已普遍实行母婴同室
对于一些即将做父母的人来说,看到这个新闻也不要恐慌,记者搜索国内报道发现,在国内其他地方也发生过新生儿被抱错的案例,但是从事发时间上看都是早些年。
与以往相比,产科护理上一个较大的改变是母婴不再分离。也就是说,母婴同室。婴儿从出生,到转入病房,一直到出院,都待在母亲身边。医院也鼓励家属陪护。
相关医护人员表示,此前受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在医院里出生的婴儿,一般都是由护理人员在育婴室内集中护理,而非待在产妇身边。以前只有在喂奶时,护理人员才会将孩子抱给产妇。否则,家属是接触不到孩子的。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