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度夏“凉”方
古人消暑,睡觉时还用瓷枕。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云:“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其中的“玉枕”,就是一种青白釉瓷枕,它是古人夏日消暑的必备之物。这种瓷枕中空,下端有孔可以透气,表面施有一层釉,冰冰凉凉的,炎热的夏天枕在上面非常凉快。金代戏曲作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便是对瓷枕的赞美。
“竹夫人”也是古代夏季必备的一种消暑用具,系用打磨光滑的竹条编成的圆柱形物,中间通空,四周有许多洞孔,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供人取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写到这东西,薛宝钗出一个谜语:“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谜底即是“竹夫人”。因为整体都是镂空编制的,天气热时放置在床上抱着入眠,非常清凉惬意。
当然,古人的消夏方法还有很多,他们充分借鉴各种自然条件,发挥奇思妙想,把炎炎盛夏过得似乎比现代人更清凉快乐、更富有情趣。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