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怀旧影像

看懂“女主角”,才算看懂这些名画

解放日报  2017-08-25 13:09

后来,有学者认为,真正的虢国夫人其实是第一位身着男装的开路者。如果仔细看过这幅画的原作,就会发现这位开路者其实长着一张女性的脸,她有着漂亮的弯弯细眉与红唇。这与后面其他男性的脸的画法并不同,却与其他女性的脸用的是同一种笔法。谁也没想到虢国夫人竟穿了一身男装,混淆了性别角色,引发后人的许多探究与讨论。

唐朝有一首诗曾经提到过虢国夫人:“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诗中写得很明白,虢国夫人是素颜爱好者,她从来不化妆。除了诗歌,历史上还有记载证明,虢国夫人一直对自己的容貌很自信,并不喜欢化妆。这也证明了她身后那两位浓妆的女性并不是虢国夫人。

马良认为,《虢国夫人游春图》 可谓是生动记录了唐朝当年的穿衣时尚——女穿男装的中性风。因为除了虢国夫人之外,细看之下还有两位女仆其实也穿着男装。这种以穿男装为乐的风俗,可见唐朝的女性是何等自信洒脱。

《捣练图》

纺织女工也很时尚

张萱不仅擅画宫廷贵族女性,也擅长画普通劳动女性。《捣练图》就是其绘制于绢上的名画。画家把十二个女孩捣练、络线、熨平、缝制的劳动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按照劳动的工序,画中的女孩被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那么捣练这道工序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

古代的制绢工艺分生绢和熟绢。刚做出来的丝织品比较硬,穿在身上不舒服,捣炼的过程就是把刚做出来的丝织品放在专门的杵臼里捣软,通过击打让织物变得柔软。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强坛热帖

热门图集

历史>怀旧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