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2017-08-30 10:21
核心提示:曾经饱受有海无防之痛的中华民族,终结了没有海军战略的漫长历史,刘华清也因此被誉为与马汉(美国海军战略家、海权论提出者)、戈尔什科夫齐名的当代海军战略家。“中国马汉”——这就是美国海军战略研究专家杰弗里·戈德曼一篇论文的主标题。刘华清阅罢,哈哈一乐:“是不是‘马汉’,美国人说了不算!”
刘华清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原题:海军司令刘华清:“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
“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刘华清与中国海军
1982年9月1日,人民大会堂南大厅。
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目视刘华清,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嘱咐道:“你还是回海军工作。海军的问题不少,要整顿!”
这话说得斩钉截铁,毋庸置疑。望着邓小平离去的背影,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默然良久,似有千斤重担压上了肩头。
半个月后,66岁的刘华清正式履职新中国第三任海军司令员,统率人民海军开启“突破岛链、走向远洋”的新航程。
中国马汉
“建设现代化海军,必须确立海军战略的指导地位!”
面对惊涛拍岸的改革大潮,刘华清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这一天是1983年2月27日。此时,他刚刚结束对南海舰队的视察。
战略决定未来。“制定和确立海军战略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1985年12月20日,海军首长机关单方一级研究性图上演习接近尾声。刘华清经过3年的潜心研究和反复论证,终于确定了新时期的“海军战略”。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