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科技>今日要闻

当幻想遇上科学:架一座通往现实之桥

科技日报  2018-12-14 10:07

原标题:当幻想遇上科学:架一座通往现实之桥

桂下漫笔

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幻是一个社会想象力、创造力的缩影。200年前,年轻的玛丽·雪莱动笔写下《弗兰肯斯坦》,开启了一座无穷无尽的思想宝库。尽管在文学地位上,她可能永远无法超越自己的丈夫——伟大的诗人珀西·比希·雪莱,但作为科幻小说的鼻祖,她搭建起了一座链接幻境与现实的桥梁。

长久以来,弗兰肯斯坦成了西方国家“缝补怪物”的代名词,它的形象出现在无数影视剧作、游戏中,这部小说不但想象极富张力、令人心驰神往,同时也深刻反思了社会与人类问题、科学与道德的问题——当人们的确有能力创造出生命,但当这个生命开始寻求自身的生命认同时,人类能否承担随之而来的代价?科学至上主义是否需要抑制自己的冲动,在深不可测的大自然面前保持谦卑?

与西方文学相比,我国科幻的历史缩短了近一半。积贫积弱、战乱连年的中国正拖着沉重的脚步迈向新生,自然无力顾及科幻文学的发展。但在鲁迅、梁启超等人的大力推介、翻译下,科幻小说以开眼看世界的方式来到了中国人面前,点燃了人们的求知欲。

1904年,署名“荒江钓叟”的作品《月球殖民地小说》问世,在文学意义上,这是中国第一篇原创的科幻小说。然而这位作家究竟是谁,已经无可考证。在传统的文字体系中,小说始终不登大雅之堂,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娱乐方式,道德家们指责小说会坏心性、坏风气,因而明清以来,小说家们基本不敢在作品上署名,科幻小说也不例外。

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