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2019-04-15 12:55
在一系列布局和政策的支持下,七二五所研制的海水管路系统,成功应用于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郑洛新“自创区”四大创新引领型项目之一——工业CT项目产业化步伐加快;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无人驾驶智能纯电动拖拉机……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共舞,一个发挥更大引领作用的洛阳“自创区”前景可期。
制度红利持续释放
去年底,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企业数目突破1万家。在这万余家进驻企业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占比超九成,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这得益于近年来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的制度创新红利。
商事制度改革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率先实践“三个一”放管服改革的“洛阳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网上可办”和“一网通办”100%达标;设立企业登记“单一窗口”,开办企业最快60分钟完成;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企业注销“一窗受理、一次办妥”。
双向开放制度打造贸易畅通大道。洛阳—青岛港班列、洛阳—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公铁海联运班列开行,有力促进了洛阳经济发展。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的装备技术在乌兹别克斯坦助力当地企业产能提升3倍。此外,河南首个线下咨询窗口——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自贸区洛阳片区落地,实现了“一站式”通关。
金融服务升级“浇灌”创新创业。通过“科技保”“科技贷”等业务,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新增小微企业科技贷款2.7亿元,办理小微企业还贷周转金业务4亿元,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发展。
如今的洛阳,正借助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区两大国家级发展平台,持续释放政策“乘数效应”,实现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张锐鑫)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