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2019-04-16 08:34
定位技术盯上聊天软件 我们的个人隐私该如何守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
DCCI互联网数据研究中心联合腾讯社会研究中心针对Android端和iOS端的手机APP进行的隐私安全评测发现,2018年上半年,Android端获取隐私权限的手机APP达到99.9%,未获取隐私权限的手机APP仅占0.1%。
调查还发现,iOS端获取手机隐私权限的APP比例呈上升趋势,2018年上半年iOS端获取手机隐私权限的APP比例已达到93.8%。
数据来源:DCCI2018年上半年手机APP隐私权限评测
近日,网上流传“第三代身份证增加新功能”的消息,其中新增定位功能的传言引发热议,很多网友觉得“定位功能”严重侵犯个人隐私,之后官方辟谣:第三代身份证不存在定位功能,网传消息不实。
第三代身份证新增定位功能纯属子虚乌有,但定位软件侵犯个人隐私要负法律责任却已有真实案例。江苏南京警方破获一起通过技术定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这起案件在全国也属首例。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诉。
去年1月,陈某在饭店吃饭时被讨债人围堵,随后陈某报案,警方调查发现,讨债人是通过一款即时定位软件找到的陈某。
这种软件如何实现定位追踪?公民在使用聊天软件时该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使用定位软件追债是否触犯法律?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