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军事

“三代工兵”:家国情怀薪火相传

中国国防报  2019-06-26 09:35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人武部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为三代工兵家庭悬挂光荣牌后的合影。右三为管宗礼、左三为管序东。庞迪 摄

“30后”管宗礼、“60后”管序东、“90后”管泰然。在辽宁省沈阳市,有这样一个家庭,祖孙三代都是军人,当的都是工兵。

近日,随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人武部和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把“光荣之家”牌匾悬挂在管宗礼家的门楣上,“老管家”从军报国的故事在辽沈大地传播开来。

1957年,管宗礼从辽宁凤城一个偏僻的小山沟入伍到某工兵部队,服役期间,多次被表彰为“五好战士”、先进干部。40多年的军旅经历让他深知:作为开路先锋,工兵就是要随时准备面临各种危险甚至是生死考验,但他还是毅然鼓励儿子管序东参军报国。

1985年,管序东携笔从戎,到某工兵部队“雷锋团”服役。经过多岗位锻炼并在国防大学深造后,管序东没有选择到大机关发展,而向组织申请平职安排到担负全军抗洪抢险应急任务的某工兵团任政委。2010年7月,吉林永吉发生特大洪水灾害,该工兵团急赴一线抗洪抢险。抢险过程中,管序东被洪流卷走,幸好被一棵大树拦腰截住,才幸免于难。

管序东离开心爱的工兵部队后,他的儿子管泰然又到了应征的年龄。“有风险的战位不能只留给别人,老管家的子孙要上。”管宗礼语重心长地对管泰然说。2011年12月,追随爷爷和父亲的足迹,管泰然也报名入伍来到工兵部队。

“爷爷说,工兵的‘工’字,向下出头就是个‘干’,这个干,就是工兵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战斗精神。”时代在发展,不变的是担当。传承着“开路先锋”的精神,管泰然戴上蓝盔走出国门,走进维和战场。

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