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9-09-23 08:04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藏没有公路,交通闭塞,党中央制定了“一面进军、一面建设”的方针,要求尽快修通公路,促进西藏经济建设,方便人民交流往来。
1951年5月,康藏公路(后改名为川藏公路)正式动工,在参加修路的解放军战士面前,有14座终年积雪的雪山。物资短缺、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工具简陋,筑路条件异常艰苦。到了秋冬,气温降到零下20摄氏度以下,积雪一两米厚,冻土一米多深,铁镐砸下去只见一道白印子。
敏拉山皮康崖,百米峭壁如刀砍斧削,直插云霄,民谣唱,“飞鸟难过皮康崖,神仙到此也咬牙”,当地藏民说,“那是牦牛也爬不上去的皮康崖,除非是神才能在那里修出公路”。
负责该段的十八军某部二连官兵发誓:“我们的战士都不是神仙,而是凡人。但我们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他们徒手攀上陡壁,从崖顶用绳子吊着人悬空打眼放炮,山风吹来,人像铃铛在空中晃,就这样一点点开出一条刚能站住脚的小道。经过全连两个月艰苦奋战,终于在这段悬崖上修出了公路。
修筑全长2255公里的康藏公路,总共牺牲三千余人,平均每公里牺牲官兵至少1.5人。
1954年底,雅安到拉萨的康藏公路正式通车,改变了两千多年来西藏不通公路、没有汽车的历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口号,开始在西藏部队中流传起来。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