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有32位两院院士离世 请记住这些“明星”的名字
物理化学家梁敬魁一生在基础材料领域取得大量创新性成果。作为一名做基础科研的专家,他的事业安静而低调,却为新中国工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还有物理学家、我国中子科研领域主要奠基人之一章综,他倡导和推动了我国散裂中子源的立项和建设,为我国中子科学和中子技术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但生前埋首科研,很少公开讲话,几乎从没接受过采访。
拓荒者
人们很容易发现,这些科学家们几乎都在各自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创新。新中国70年科技史上的许多“第一”都与他们有关,拓荒者是他们的第三个共同标签。
材料科学家李恒德1956年在清华大学创立了我国首个核材料专业,为我国核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上世纪50年代,李恒德冲破美国的封锁回国。他说:“我全身流的就是中国人的血液,我就是喜欢中国,喜欢她的河山历史和文化。我就愿意生活在中国。”
工程热物理学家王补宣1949年从美国回国工作。1957年底,他在清华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本科专业。
王补宣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曾感叹:“50年来我目睹了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力逐渐鼎盛的发展过程,远超过我青少年时代梦寐以求的对振兴民族的期盼。”
化学家、我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要奠基人之一卓仁禧,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学家。从研制光学玻璃防雾剂,解决炮镜、望远镜等“看不清”的问题,到研制彩色录像磁带黏合剂和助剂,解决当时电视屏幕的“闪”点问题,再到合成多种基因治疗化学载体,他倾尽所学只为民。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