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人民日报解码显著优势:铸就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辉事业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0年04月03日05:5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开发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和锦绣河山,共同书写了源远流长、举世瞩目的中华民族历史,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自强不息、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近代以来,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共御外侮,谱写了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共同缔造、巩固、发展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不断夯实各民族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增进各族人民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各项工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包括共同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意识就越强,社会就越和谐稳定,保障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基础就越牢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础就越稳固。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党的十九大对党章作出部分修改,其中就包括增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2019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通过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就能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