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文旅·体育

《清平乐》:  挑战文人剧的高难度

北京日报  2020-05-08 08:14

这部剧还有一个亮点——对北宋文人的生动表现。北宋自建立之初,就吸取唐朝因藩镇割据导致覆灭的悲剧,采用重文轻武的策略,形成了“与士大夫共治”的特色政治架构。何为士?“士者,国之元气,而天下之精神也。”加上宋仁宗的无为而治,才造就了当时文化繁荣、人才辈出的局面,才出现了剧中被称为“全文默写并背诵天团”的精彩群像:韩琦出场便敢于在天子面前针砭时事,入朝为官后也敢与丞相吕夷简针锋相对;晏殊既有忠耿谏言、力挽狂澜、堪当国士的一面,也有雨天抚琴吟词雅趣的一面;而身为清流领袖的范仲淹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以农夫形象出现在应天府书院前并激辩何为“礼”,充满革新之意,在被贬后竟然能畅然入河掬水而饮,文人的豁达洒脱溢于屏外;年轻的欧阳修才华出众桀骜不驯,却不想因作艳词遭遇科举滑铁卢,让人忍俊不禁……第一次有电视剧对传统士大夫的精神世界表现得如此生动精微,顺带还普及人文知识,让语文课本里的名字跃然纸上,打下该剧深厚的文人底色。他们“进退皆忧”和“先忧后乐”的担当精神与绝世风华,是联系庙堂与民众的桥梁,更是严肃压抑的宫廷生活的一个透气口,一松一紧,亦庄亦谐,相得益彰。

文人题材影视剧向来是冷门。从唐诗到宋词,从李白到苏轼,绝少有影视作品敢以文人为主角。一方面,古代文人虽多以文留名,但自身故事缺乏动作感和戏剧感,不适宜改编,国外《莎翁情史》获得成功,也主要来自《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戏剧架构;另一方面,剧中艰深的古文诗词,半文言式的台词对白,确实提高了阅读门槛,有些曲高和寡。以上二因,再加上69集的超大体量,是《清平乐》收视温吞的重要原因。但是,一部好剧的成功与否,绝不应该仅仅看收视率,而应看是否有经得起岁月淘洗的时代精神与人文内涵。纵观剧史,被称作古装历史剧巅峰的《大明王朝1566》当年收视率也是惨不忍睹。

当前,现实题材创作是主流,古装剧在市场遇冷,主要与古装剧自身价值观陈旧、题材扎堆引起的观众审美疲劳有关。古装剧需要加快创作转型,在技术层面整体水准提升的当下,古装剧比拼的不再是服化道的精美程度,而是内在的创新意识与过硬品质。《清平乐》在快餐文化甚嚣尘上,爽剧、甜宠剧大行其道的当下,以日常现实主义的方式全景透视北宋社会,坚持“沉浸式”表达,形成“慢”节奏,展现传统中国精神,这种创作勇气颇为不易,这样的好剧也应该被鼓励!(胡祥)

上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