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科技>今日要闻

生命来自海底“黑烟囱”又有了新证据

科技日报  2020-05-20 10:33

原标题:生命来自海底“黑烟囱”又有了新证据

据孙卫东介绍,西太平洋弧后盆深海热液区喷发的热液流体中通常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组分,这主要源于岩浆的脱气作用。而在此次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热液区,由于热液区深部不同物质相发生分离作用,热液流体中的二氧化碳组分发生了富集,并以纯二氧化碳的形式喷出海底,加上热液区提供了较高的温度、压力条件,使得二氧化碳能够以超临界态形式存在。

张鑫回忆道,在“科学”号科考船2016年深海热液航次中,研究人员利用“发现”号深海ROV机器人上搭载的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激光拉曼光谱原位探测系统(RiP),在深海热液区(海面以下1400米)发现了具有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喷发的热液喷口。利用深海激光拉曼光谱原位探测系统采集了大量原位拉曼光谱,确定了所测流体的组分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并使用自主研发的深海热液温度探针测定超临界二氧化碳喷口温度约为95摄氏度,实验室模拟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拉曼谱峰与深海原位测定的一致,进一步确定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相态。

氮的发现提示生命起源新可能

孙卫东表示,当前主流的地球生命起源的假说有两个,一个假说认为,地球生命起源于地球原始大气放电,另一个假说则认为,地球生命起源于深海热液系统。1953年著名地球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哈罗德·C·尤里与其硕士研究生斯坦利·米勒模拟原始大气组分把氢气、甲烷和氮气等放在抽成真空的玻璃仪器中,使用一个电弧放电,模拟大自然的电闪雷鸣,最终得到了组成生命不可缺少的蛋白质原料——氨基酸。米勒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并公诸于世,立刻引起轰动,世界各国科学家纷纷仿效。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