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要治,电商补税政策也要精细化
因此,针对补税提示给电商行业所带来的现实疑问,税务部门有必要释放更明确的政策预期,以解疑释惑,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从现实来看,若严格依据刷单额度一次性追缴过去数年的补缴税款,再加上滞纳金和其他罚款,绝大多数商家恐将遭遇难以承受之压力。这对电商行业可能带来的“震荡”不可小视。这并不是要为电商刷单辩护,而是说具体的征税政策执行要充分考虑到行业现状。刷单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形成机制,简单以补缴税款来“惩治”,未必公平。
同时考虑到当下的市场环境,以及保市场主体的政策要求,相关税收政策的执行在这个关口也应该做好适当的平衡。比如,电商法在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也明确“依法享受税收优惠”,那么当前从国家到地方所出台的一揽子税收优惠政策,是否也能同步覆盖到电商经营者?针对电商行业的经营特点,是否可以有合理降低税负的操作?做好这些配套服务,或能够对冲补税对电商经营者的压力,同时又能维护好税法执行的严肃性。
刷单涉嫌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早就是被法律所明令禁止的。加大税收稽查力度,整治刷单乱象,从长远的行业生态来看,这是好事。不过,考虑到刷单潜规则的形成原因,在治理上还需要精细化,平台和监管应该多方发力。
当然,电商法的执行,税务部门的补税提示,毫无疑问又一次向电商平台和商家发出警示——刷单之路必将越走越窄,趁早转型,早日走出“刷单找死,不刷等死”的困境已越来越迫切。
(作者:朱昌俊,系媒体评论员)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