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 2020-07-27 08:27
7月22日,是科创板开市满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在科创板挂牌的企业已达到132家,累计融资超过2000亿元。仅从挂牌公司数量与融资额上看,科创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更重要的是,科创板对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从高层提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科创板于去年7月22日开市,期间只经历了8个多月的时间,也让市场见证了什么是“科创板速度”。事实上,“科创板速度”只是科创板发展过程中一种表象而已,科创板在制度上的不断变革,才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
总体而言,科创板在三个方面的改革最受瞩目。一是新股发行试点注册制。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历经了额度制、审批制、核准制阶段后,才步入注册制试点。在审批制、核准制时期,由于发行人能否上市由证监会相关部门把关,导致证监会需要对发行人的质地、信息披露等多方面进行“背书”,这让证监会在当裁判员的同时,也需要扮演好运动员的角色。而作为监管部门,角色的错位,并不利于其履行监管的职责。
二是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科创板推出了五套上市标准,涉及预估市值、净利润、营收、研发投入、现金流、科研成果等,是否盈利不再成为唯一的财务衡量指标。而且,像亏损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红筹企业等在科创板上市不再有制度上的障碍。更加包容的上市条件,实际上增强了资本市场的包容性,无形中也进一步提升了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对于今后迎接像阿里巴巴等类似企业的回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