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

对话莫言:扎根生活 讲好故事

人民日报  2020-08-18 08:02

记者:正如鲁迅小说里的“鲁镇”,老舍笔下的“北平城”,你的小说里有一个永远的“高密东北乡”,从事创作几十年来,你不断把这个“邮票大小的地方”讲给国内外读者,作家的“故乡”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着那么多读者?

莫言:有的作家一辈子写他邮票那么大的一块乡土,却挖出一口深井,冒出旺盛的泉水。受此启发,我生发出一个雄心——把“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世界地图上很难找到这个地方,但在世界文学地图上,应该有一个“高密东北乡”。

现实的乡土是根,文学的乡土顺着这条根不断生长。家乡养育了作家,也养育了作家的文学。作家生于斯、长于斯,喝了这个地方的水,吃了这里的庄稼长大成人。在高密东北乡我度过了我的青少年时期,在这里接受教育,恋爱、结婚、生女,认识无数的朋友,听过无数的故事,这些都成为我后来创作的重要资源。但作家的真实故乡和他笔下的故乡,区别是很大的。一个人要连续地写作30年,个人经验无论多么丰富,都会很快耗尽,这就需要不断开扩生活面,以更加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不断地从外部世界汲取写作的素材——把别人的经历变成自己的经历,把别人的故事当作自己的故事,再加上自己的加工想象,使创作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气象,并形成自己的文学世界。

记者:正如你所说,每个作家的经验都是有限的,每个作家都不希望重复自己、重复别人,而是希望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文化>文化